“大哥,皇太極說了,隻要你願意投降,親王之位都能商量。你還等什麼?對那祟禎還有什麼好忠心的?他可是殺了袁大帥!”祖大成又大聲叫道。
“你們想造反?”祖大壽募地拔出腰間的佩劍,惡狠狠地瞪向了兩名兄弟。
“造反又怎麼樣?袁大帥被殺的時候,咱們就反過,這一回,朝廷眼睜睜的看著咱們被韃子兵圍了三個月,卻丁點事兒也不做,咱們又憑什麼不反?……大哥,你要殺我,就殺吧。免得到時候連人肉都沒得吃,還要被人剁成肉醬,連個全活兒人都找不到!”祖大成抹了一把淚,撲通一聲跪倒在了城牆之上。
“還有我。反正已經是個廢人了。這麼活著,還不如死了痛快!”祖大名慘笑著,毫不畏懼地看向祖大壽,“大不了,下去還能去跟熊大帥、袁大帥、滿將軍、趙將軍他們做個伴兒!”
“你們……”
“父親,難道你真的要大家都死了才甘心嗎?”看到祖大壽握劍的雙手微微顫抖,祖澤潤一步跪了過去,緊緊地抱住了他的雙腿,“父親,如果再守下去,咱們祖家可就完了。說不定,祟禎還要為您安上一個喪師辱國的罪名,您願意死後都不得清淨嗎?”
“……”祖大壽的手劇烈地一顫。大明朝被萬曆和天啟糟蹋的千瘡百孔,雖然祟禎繼位後幹了鏟除魏忠賢的漂亮事,主政後又相當勤勉,不近酒色,可是,這位被奉為“明君”的朱家天子心硬、耳軟、多疑、輕殺,隻知道聽從內監和朝廷上那些隻會清談的官員的建議,又小氣的要命。而且,不管遇到什麼事,功勞都是因為他這位皇帝的英明神武,過錯卻全都是臣下的。可以說,如果大淩城失守,就算他祖氏一門全都戰死,恐怕也得不到什麼好結果。誰叫他是袁祟煥的親信?誰叫他曾經為了袁祟煥被抓憤而造反?祟禎是一個非常會記恨人的人,他絕不會因為自己流下的血而改變看法,絕不會的……
“大哥……”
“父親……”
……
*******************************************************
祖大壽已經彈盡糧絕,但是,正如祖家眾人所料,對這位遼東威名最盛的武將,大明朝廷雖然掛記,在幾次派遣援兵均被擊退之後,卻已經提不上心來。現在的大明朝廷,最關心的反而是論威名、實力,都遠遠不如祖大壽的孔有德。
自從在吳橋發動兵變,孔有德倒戈殺回山東半島,連陷臨邑、陵縣、商河、青城諸城,率兵直趨登州。其間,明軍將領沈廷諭、參將陶廷鑨率數千人在阮城店抵禦叛軍,但山東兵不堪一擊,“皆敗而走”。山東各地官府無不驚恐萬分,都極力避免與孔有德交戰。
同時,響應孔有德叛變的東江鎮旅順副將陳有時和廣鹿島副將毛承祿雖然一時間將總兵黃龍逼迫到隻剩下皮島單基地和幾個遊擊部屬,但是,最終,尚可喜、金聲桓將領卻並沒有隨他們一起反叛,反而響應黃龍,撫定動亂中的東江諸島,黃龍更是親自巡視各島,撫慰商民,率領漸漸集結起來的各部兵馬進行了反攻,陳有時、毛承祿不能抵擋,敗走登州與孔有德叛軍主力彙合,隻留下部下高成友防守旅順,以阻斷斷關寧、天津兩鎮來的援軍,為叛軍贏取時間。黃龍調動遊擊李維鸞與尚可喜等人將旅順擊破,立即移軍駐紮其中,關寧與天津援軍才得以暢通無阻。此後,黃龍率領本部兵馬經營該旅順,主持北線平叛戰局,卻將留東路交於副將沈世魁等毛文龍的“外戚”。
孔有德叛軍逼近登州,孫元化急令總兵官張燾率遼兵守登州城外,並派遣總兵官張可大發兵(本部援遼浙軍)抗擊,以兩路軍馬成合擊之勢。但孔元化忘了,張燾與孔有德是老戰友,兩軍剛剛開戰,便率領部下投入了孔有德的行列之中,張可大獨木難支,大敗而歸。
但是,孫元化依舊沒能吸取教訓,及時控製住那些依舊在登州軍中效力的孔有德舊交。最終,登州中軍耿仲明、陳光福等人在孔有德叛軍進攻登州之時,立即舉火開門。登州失陷。孔有德擄獲山東兵馬六千餘人,援軍千人,馬三千匹,餉銀十萬兩,紅夷大炮二十餘尊,西洋炮三百門!總兵張可大斬殺其妾陳氏,上吊自盡,孫元化自殺未成,不向叛軍妥協,拒絕稱王,被孔有德羈押。而各地卻已經瘋傳孫元化已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