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
一把雙刃劍。一方麵,它確實可以迅速地讓人得到絕大多數底層老百姓的支持,可是,另一方麵,它也會讓占據精英層次比例最大的士紳站到發動者的反對麵去。誰也難說這件事最終的結果到底會是好還是壞,尤其是還是在封建社會的時候,得罪了統治層的士紳階級,縱然能一時得利,卻往往都沒什麼好下場。
不過,楚鍾南是無可奈何。如果不能迅速地解決朝鮮,他就要兩麵臨敵。這跟為了那兩萬整編部隊的歸屬扯皮不同,這是事關生死存亡的。就算他明知道自己其實隻是想占朝鮮的一些便宜,弄點兒兵,再弄點兒地皮,根本就沒有滅亡朝鮮的意思,可朝鮮的那些士紳是不會相信的。所以,這一仗必須打。不打,就會有人推著雙方來打。
而很顯然,在土地改革這個大殺器麵前,朝鮮士紳們的“反抗”實在是上不得台麵。
畢竟,窮人,永遠是占絕大多數的。
……
大明祟禎十年七月底,小北荒執政官兼最高軍事長官楚鍾南命令,原朝鮮整編部隊編入第四方麵軍,之後,“土改”戰役開始。第四軍除留下一部守衛鴨綠江沿岸之外,其餘部隊自義州出發,兵分三路,先後破鹽川、定州、博川、龜城、大館、德川諸城,八月初,安德森整軍攻破安州,直趨平壤。大軍所到之處,所有地主、富農盡皆受到審查。政委魯存保命令麾下的政工人員下到鄉村,推行土地政策。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同時也分給地主應得的一份,讓他們自己耕種,自食其力。同時,小北荒還規定了沒收、征收和分配土地的原則和辦法。
土地改革的就像是一場來勢迅急的大風暴,其迅急程度,甚至遠遠超出了發起者楚鍾南自己。還沒等朝鮮官方反映過來,這場風暴便已經撲天蓋地的朝著他們壓了過去。而順著這股颶風,尤其是宣布城市居民不受土地政策影響,第四軍所到之處,可謂摧枯拉朽。按照楚鍾南私底下說的,這根本就是“誌願軍對陣李承晚”!
八月七日,平壤攻克。十日,南浦港、黃州攻克。十五日,海州、開城攻克;八月十九日,稍事休整,第四軍前鋒安德森已經攻至漢城城下。而在此之前,朝鮮君臣所糾集的軍隊跟第四軍前鋒稍一接觸便告崩潰。而敗逃的朝鮮士兵將近一半都加入到了小北荒的一方。
八月二十三日,楚鍾南寫信給朝鮮國王李倧。二十五日,朝鮮宣布投降。第四軍進駐漢城,對王室進行“保護”。八月底,李倧四子龍城大君李滾在某些朝鮮地方勢力地支持下,在南方舉旗起兵,反抗小北荒的侵略。楚鍾南對此並沒有反應,隻是命令下屬加緊培訓政工人員,深入進行土地改革。九月中,龍城大君及其所屬勢力在小北荒新組建的朝鮮官軍麵前一敗塗地,龍城大君被俘。楚鍾南下令特赦,龍城大君被押往釜山軟禁。
九月二十日,因楚鍾南嚴密封鎖邊境而遲遲未曾得到任何情報的皇太極終於得知朝鮮王室已降,小北荒定鼎朝鮮的消息後,匆忙率領大軍趕往鴨綠江畔。清軍與第四軍留守部隊,還有第三方麵軍水師在鴨綠江展開激戰。清軍強渡不成,損兵折將。其中,多爾袞麾下猛將遏必隆被第三軍水師俘虜,額附揚古利被第三方麵軍火炮擊中,當場身亡……清軍暫時撤退。至九月底,鴨綠江開始結冰,第三方麵軍隻得撤入海中,清軍沒了水上威脅,卷土重來。然而,第四軍嚴陣以待,據城而守,清軍屢攻不克。十月初,楚鍾南自漢城北歸。皇太極得到消息,情知已經失去了繼續進攻的機會,又得知第三方麵軍主力由南關嶺出發,正全力進攻金州,遂帶領全軍撤過鴨綠江,並派猛將鼇拜帶兵支援遼東半島守軍。至此,朝鮮事件暫時告一段落,小北荒得到了朝鮮的統治權,雖然這個統治並不穩定,但隨著土地改革的深入開展,獲得了絕大多數朝鮮人民心的小北荒在這個半島上站穩腳跟的日子也為期不遠,朝鮮君臣還有他們國內的原士紳階層是最倒黴的,而除了這兩家,原本以為得到了一個上好機會的清軍卻是最為鬱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