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明欽差(1 / 3)

糧食!

所有的問題最後都集中到了這一點上。明軍有糧,但皇太極早就將遼東、遼西兩地百姓清空,他們的糧食最近也是從關寧一帶運送而至。可關寧吳三桂和祖大壽的那點兒家底兒根本就不夠養活這麼一支大軍,何況,除了十三萬張嘴之外,他們還有四萬匹馬要喂。而除了關寧一帶,重新複起的各地農民軍也迫使大明朝廷不得不加緊調派人馬,前往剿滅。可調派人馬自然也需要糧食,雖說隻是幾十萬人,可這對早就已經擠不出什麼實在貨的大明王朝來說卻是一個巨大的負擔。南麵的楊嗣昌根本就得不到任何的糧食,祟禎在給了他二十萬兩餉銀之後,便命其“就地籌糧”。而相比起深得祟禎信任的楊嗣昌,洪承疇卻有點兒“朝中無人”的尷尬。雖然祟禎和北京的朝廷也知道事關重大,使勁兒地幫著籌措了一批糧食運過來,可是,這些糧食從京師起運,再過山海關,然後沿寧遠、錦州等地運過遼西,再運至遼東,期間還有將近一半的消耗,可想而知有多艱難。要不是洪承疇未雨綢謬,一直在暗中積蓄,又有楚鍾南先前給他提供了兩個月的糧食,明軍恐怕早就無法做到現在這樣的沉著了。

而相比起明軍,滿清一方就顯得慘多了。皇太極將百姓北遷,目的是想在北方先屯下來,看明軍和小北荒為了爭奪遼東而大打出手。這當然需要時間,所以,大批的糧食早早地就被當作種子種了下去,而除此之外,背井離鄉的一百多萬人既要蓋房種地,又要吃喝拉撒,這些人的口糧,一天的量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不過,在強行遷移的時候,皇太極就已經跟漢人百姓撕破了臉,十多年來做出的緩和民族矛盾的努力也早就被他扔到了天邊。皇太極拿出了昔日女真人的凶狠勁兒,沒有糧食就搶,不給就殺!以殘酷的鎮壓換取前線所需要的食物,但即使如此,加上蒙古方麵提供的一些牛羊,滿清大軍也僅僅隻是能夠支撐而已。

這也就促使戰場上出現了一個怪現象。

被包圍的最嚴密的鐵嶺反倒是最不缺糧的,雖然還要喂著兩萬匹戰馬,可總體來說還能支持下去。而包圍在外麵的滿清軍隊,還有祖大壽、吳三桂等軍隊,日子卻一天緊過一天。不過,明知道大家都開始缺糧,多爾袞、多鐸兄弟卻並沒有去截斷被祖大壽等人派去運送糧草的隊伍,而祖大壽等人也沒有去阻撓皇太極去北麵籌糧……

大家似乎都在等,看誰先撐不住。

而就在這個時候,祟禎十四年元月,剛剛過完了年的平壤迎來了一撥特殊的客人。

……

林喜和趙長山帶著兩百多人的錦衣衛,大搖大擺地走進了早就換了主人的城池,進入了平壤的驛站。而跟他們兩人一起來的,還有一個瘦小幹枯的小老頭兒。老頭個子不高,兩隻眼睛就像是蛤蟆一樣鼓突出來,眼神也似乎十分迷蒙,可是,對於這個老頭兒,林喜和趙長山都十分客氣,尤其是林喜,司禮監的秉筆大太監,雖然排名靠後,卻是有著指揮錦衣衛和東廠這兩大特務機關權力的高層,整個北京朝廷能比得上他的人也已經沒有幾個,他都對人如此客氣,可見這老頭來曆不一般。

“錢大人請放心,楚鍾南與我二人有一些交情,這人待人不錯,不會讓咱們久等的。”客房裏,趙長山正在跟那老頭說話。他這幾年混得比不上林喜,不過,這並不是說他本事不行。而是調查局的江冬覺得他這人平時相對沉默寡言,不太適合跟人交際,所以,最終選擇了將林喜推上高位。太監立功升職的機會少,但一旦立了大功,再有上層的關係,上爬的速度也是極快。林喜占了這個便宜,倒也沒忘了幾十年的老兄弟,在他的幫助下,趙長山如今也在禦馬監謀了個位子。而所謂的禦馬監,也並不隻是管皇宮的馬匹那麼簡單。實際上,禦馬監的地位並不比司禮監差。大明宣德年間,司禮監因獲得了“照閣票批朱”的批紅權,又提督東廠、掌皇城內儀禮刑名,地位上升。至正統初年,王振掌司禮監,司禮監遂為內府第一署,內府各衙門間的尊卑關係和職責分工也重新構成。但是,由於王振鼓動英宗貿然出師,導致土木慘敗,其後又發生司禮監太監曹吉祥與其侄曹欽的兵變,動搖了司禮監的獨尊地位。而禦馬監則因提督四衛軍參與北京保衛戰及平定曹吉祥兵變,地位得到加強,遂有提督京營及西廠、兼管皇莊之權,與司禮監成抗衡之勢。正德時,禦馬監的勢力事實上已全麵超過司禮監,武宗甚至令禦馬監太監張銳提督東廠,侵奪司禮監的已有職權。而且,在司禮監任提督東廠或掌印太監的,也多出身於禦馬監,如穀大用、魏彬等,均以禦馬監太監轉銜司禮監。與此同時,禦馬監出納令符火牌,侵奪了印綬監的職權;鎮守中官采辦土物貢品,侵奪了禦用監的職權;禦馬監擴占草場、皇莊,既與勳戚貴族,也與內府各衙門的當權太監發生矛盾。雖然到了後來的嘉靖年間,禦馬監受到了大規模的清算,但如今,禦馬監在京城卻依然擁有著極大的兵權,是拱衛京師的重要力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