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送其“上路”(1 / 3)

誰也沒有預料到事情會發展到如今這個地步。可畢竟沒有誰能預料未來,縱然是楚鍾南,也早就失去了預言的能力。他唯一能夠稍稍肯定的,就是關內的李自成好像還有希望把祟禎給逼著上吊去。對於小北荒這個已經讓人無法忽視的強大力量,洪承疇和皇太極其實都是在暗地裏有著極大的戒心的。但是,同樣的,皇太極兵少,洪承疇兵弱,兩家誰也不能掉以輕心。在滿清撤軍的時候,楚鍾南先表示出了自己的貪心,按照皇太極的安排將遼東的部分領地給占領了去。可是,眼見著就要跟明軍接觸,進而如皇太極預料的那樣產生矛盾,他卻又把幾乎整個遼東給讓了出來。

這場表演耍得皇太極幾乎沒臉再活下去。

那麼一片巨大的領土;滿洲的祖父輩們曆盡艱辛,趁著大明昏君頻出,國力衰弱的時機,拚了老命才好不容易掙到的地盤兒;在皇太極以及八旗勳貴們看來足可以讓人拚去性命爭奪的地方……那姓楚的居然不要?

這簡直就是天下第一敗家子!

可是,事情既然已經發生,罵得再狠也沒用,這時候後悔已經晚了。

當然,楚鍾南的“大方”其實也並沒有那麼厲害。洪承疇身為一代名將(這點是不能否認的),也看出了皇太極讓出遼西,並在遼東撤兵這一係列行動後麵的門道。這種“欲擒故縱”,“退兩步、進三步”的小伎倆兒,皇太極或許覺得很厲害,可在精於兵書戰策的洪大督師麵前,卻根本上不得台麵。但小心謹慎是洪承疇的特點,他還是希望能慢慢發展,徐徐圖之,將遼東和遼西先消化了,穩固了自己手中的力量之後再擇機出兵,爾後一舉解決北方的隱患。而這一點也頗合皇太極本人的心意。因為,剛剛北撤的滿清確實也極為需要時間來穩固自己新的地盤兒。尤其是強行遷移而去的一百多萬將近兩百萬的青壯婦孺必須安置妥當,因為這些人口就是他以後四麵出擊的根本。

可以說,如果沒有什麼意外的話,剛剛議和過的明清兩軍在各自領頭人的帶領下會保持一定的克製,不會輕易的暴發大規模的衝突。甚至於,就算真的暴發了衝突,兩人也會盡力的將事情壓下去,從而保證兩軍之間的穩定局麵。可是,這時候的大明卻耗不起了。

張獻忠、羅汝才降而複反,李自成也在河南再次扯起了反旗,各地災荒不斷,農民軍勢力不斷壯大……雖然楊嗣昌等人率兵前往鎮壓之後,也取得了一定的勝利,但農民軍依然不住的發展,也在繼續擴大他們可以“禍害”的地區。所以,大明需要更強的力量去阻止這一切。在這個時候,可憐的祟禎皇帝就算吸取了先前遼東數次戰身的教訓,卻也沒有那個能力讓洪承疇按照原本的戰略進行布置、等待。

打,而且必須快些打,早些結束北方的戰事。

誰都知道兩麵開戰是自找麻煩的行為。可大明不是小北荒,祟禎皇帝也不是楚大執政,他們沒那個能力去承受天下人的非議,自然也就沒那個氣魄把好不容易重新“奪”回的遼東、遼西這兩塊領土再讓出去。處境不同,決定自然也就不一樣。

於是,這一切的一切,就造成了現在這種對小北荒,對楚鍾南極度有利的形勢。

……

“唉!”

範文程看著窗外清冷的月色,長歎了一口氣。一天,他已經在平壤呆了足足一天了。驛館前院就是大明派出來的欽差。很顯然,大明一方也跟他們想到一起去了。小北荒現在已經是決定整個北方戰局走向的決定力量,大家都想拉攏他們。

“八旗與小北荒交戰如此長的時間,楚鍾南與愛新覺羅氏仇深似海,這如何才能談得下去?又讓我等如何開口?”寧完我四十來歲,小眼睛,嘴唇很薄,乍一看上去會讓人覺得他是一個極為刻薄的人。原本,他是代善之子薩哈璘的一個漢人奴隸,後來,皇太極聽說他有些才能,召入宮內問話,不久,便直升為巴克什,也就是後世的筆帖式,再後來,寧完我憑著自己的一顆“忠心”和不錯的能力,迅速地被皇太極提擢,如今已經是滿清的議政大臣之一。雖說隻是個沒什麼權力的漢人大臣,但在皇太極的重視下,他還是有一些地位的。而在滿清係統統治下的漢人之中,因為楚鍾南提前截留了孔有德等“三順王”,所以,他與範文程就排在了前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