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五章 東北定(2 / 2)

之後,祟禎十年六月,因為天氣炎熱,斬殺的戰馬肉不能長久放置,城內卻又已經沒有糧食草料,無法喂食,戰馬頻頻餓斃,期間又不斷受到小北荒的招撫與勸降,士兵多有逃亡……最終,鐵嶺副將夏承德首先忍受不住,派人乞降。之後,七月初,夏承德與小北荒裏應外合,第四軍攻入鐵嶺。數萬守軍幾乎不戰而降,洪承疇意欲自盡,被部將所阻,遂與眾人一起被俘。

而在洪承疇被俘之前,祟禎十四年三月,小北荒第二軍由北方南下,奇襲滿清後背。剛剛退至開原的皇太極匆忙之間無暇北顧,隻能命多爾袞率軍迎戰。最後,多爾袞雖勉強將約瑟夫等人擊退,百姓牲畜卻“被擄”甚多。之後,沃爾姆斯等人率領新編朝鮮軍團北上,進至開原一帶,與第四軍一部兵馬對八旗主力進行牽製。由此,皇太極對遷移百姓的控製力大為下降,百萬民眾紛紛南逃,並在小北荒軍隊的幫助下,回轉遼東、遼西。因為實行了土改,朝鮮的經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楚鍾南也可以輕鬆地從朝鮮調撥大批糧食農具,對南逃百姓進行安置。同時,宣傳局也派出工作隊,對這些受到滿清傷害或者毒害的百姓進行教育宣傳,使其對小北荒歸心。

四月,楚鍾南便率領各部軍隊,還有小北荒一幹官員、將領進駐沈陽。

五月,楚鍾南派遣使者前往蒙古,邀請蒙古各部台吉前往沈陽見麵。蒙古各台吉多有不至,楚鍾南大怒,命第二軍進入草原,對不合作者進行打擊。尤其是對滿清的鐵杆盟友科爾沁部進行了猛烈的攻擊。同時,對願意前往沈陽,並願意與小北荒進行合作的各部台吉貴族,楚鍾南又分別授予官職。許多小部落的台吉、族長、頭人之類都被他授予了各級行政官的名頭。使得蒙古大貴族與小貴族之間矛盾加劇。七月,武力壓迫和內部分化共同進行的政策初見成效。內喀爾喀蒙古部出現大規模內亂,第二軍奉楚鍾南之命,迅速前往“鎮壓”,不久,內亂平定,內喀爾喀部被楚鍾南分為幾大行政區,一些原本隻有百多族人的小台吉被楚鍾南授予行政官職務,內喀爾喀初步成為小北荒的附庸。

八月,皇太極糧盡,又得知小北荒原本圍困鐵嶺的主力部隊已經休整完畢,正要北上。無奈之下,遂於深夜率四萬八旗鐵騎突出開原,向蒙古方向逃竄。但其所逃竄的方向為科爾泌部,該部首領科爾沁貝勒,博爾濟吉特氏寨桑因為是滿清鐵杆盟友,早就被楚鍾南命第二軍進行過嚴厲的打擊。寨桑早已遠遁,科爾沁各部也被楚鍾南強行分割,並取消了貴族封號,該部牧民也被收錄入小北荒民籍之中!如今,被分配了牧場和牲畜,又受到了工作隊的宣傳教育的牧民已經對滿清不抱任何好感,皇太極才剛剛到達科爾沁沒多久,部下便在當地牧民的襲擊下損失數百。皇太極大怒,有心血洗草原,卻又受到了小北荒的壓迫,尤其是此時追兵已近,又有坐鎮內喀爾喀部的第二軍由南方逼近,無奈之下,隻能放棄報複,一邊搶掠,一邊向北逃竄。沿途之中,數萬大軍因為離心離德,多有逃兵。等他越過大興安嶺,逃入外喀爾喀境內之時,原本的四萬大軍僅剩不足兩萬。

祟禎十五年春節,楚鍾南於沈陽建立“大明東北執政府”,遼東、遼西,東蒙古,奴爾幹都司,小北荒以及朝鮮等地,除山海關至寧遠一帶依然還在戰敗而逃的吳三桂之手,其餘盡皆被劃入管轄區域。之後,遼東遼西被合並為遼寧省,東蒙古被命名為內蒙古自治區,奴爾幹都司與原小北荒轄區被分為吉林省和黑龍江省,朝鮮被劃為兩部分,北為高麗省,南為三韓省。六省各設行政院主管行政,法院管理司法,檢查院負責監督,各院長官均由執政府任命。楚鍾南則為東北六省總執政官。

十五年二月,楚鍾南下令改組全軍。小北荒各軍更名為“大明東北戍衛軍”,全軍改編為五個軍團。第一軍團三萬人,由沃爾姆斯任軍團長,下轄三個師,為野戰主力;第二軍團兩萬人,全編騎兵,軍團長約瑟夫,野戰主力軍團,暫時鎮守東蒙古;第三軍團三萬人,各式大小戰船千餘艘,軍團長李惟鸞,屬於水軍;第四軍團四萬人,為預備役軍團,軍團長祖大壽;第五軍為守備軍團,分別鎮守各地以及朝鮮,人數達六萬之巨,直屬參謀部統籌,不設軍團長。

三月,楚鍾南命令第三軍團帶領第一軍團第二師由海路南下,進兵山東登州!(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