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六章 孔有德南下(2 / 3)

隻是,朱鍾南身上雖然流的是皇室的血脈,但畢竟是當年建文帝的後人,與如今的大明皇室是親戚,更是仇人。所以,在進入大明之前,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他將朱姓改為了楚姓,遂名:楚鍾南!

這也是為什麼小北荒雖然跟朝廷做對,卻依然自號“大明東北軍”的原因。因為小北荒跟朝廷之間的你爭我奪,說到底,都是老朱家的的人鬧家事。所以,小北荒雖然可以不把皇帝放在眼裏,但對洪武皇帝定下的“大明”國號卻是萬萬更改不得的。畢竟,當年的建文帝就是洪武爺親自選定的繼承人,那朱鍾南也是洪武爺不知道多少代的重孫子!

傳聞說的跟真事兒一樣。要不是前幾個月跟東北貨船上的某個什麼大副聊了聊,被對方取笑的體無完膚,王之官乍一聽說之後,說不定還真就信了。

……

“你說那東北軍連朝廷的麵子都不賣,朝廷咋就這麼咽得下去氣?”

不管是先前的小北荒,還是如今的東北執政府或者東北六省,從來都是沒把朝廷放在眼裏。可這些事情都不關登州府的老百姓什麼事兒。哪怕大家夥兒都知道多年前把登萊一帶,甚至還把大半個山東攪得天翻地覆,讓老百姓活得水深火熱的孔有德一幹子人也是被小北荒的人救走的,大家依然沒有對其有任何惡感。為什麼?因為沒有小北荒,也就是現在的東北軍,他們絕不可能像現在這樣活得這麼“好”!

沒錯,登州府的大多數人現在還是吃不飽飯,大多數人也照樣衣不蔽體。可是,小北荒在要人,東北六省也一直在要人!原本,隻有一些實在是活不下去的人,為了一點兒安家費,或者幾口飽飯,被王之官這樣的牙人說動,坐上了那北去的船隻。可後來,隨著越來越多的消息傳回來,大家已經知道。東北雖然一直戰亂不停,可小北荒卻安安穩穩,不僅如此,那裏還到處都是荒地,肥的沒法再肥的荒地!隻要到了地方,就有人分派土地、種子、農具,甚至還有耕牛,這還不算,到了小北荒,還有人教著識字,不學都不行!而他們需要做的,就隻是老老實實種地,然後每年上交兩成的收成。

那簡直就是天堂!

而除了坐船去小北荒,去東北的人,留在登州城的,也因為東北方麵每年都要在這裏銷售出大量的北方特產,同時購進巨量的貨物,因而享受到了商旅往來的熱鬧。如今的登州,早早地就在當年孔有德等人的破壞之中重新發展了起來,人們也大多有活幹,有事兒做,能掙點兒錢養家糊口。比起其他地方的苦日子,誰還會怪罪小北荒,怪罪東北?即便是本地的官府,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那東虜韃子厲害不厲害?幾次殺進關來,北京城都差點兒沒能守住,上回來的那多爾袞,連盧象升都打敗了。就這,還不是照樣被東北軍的人打跑了?朝廷的十幾萬精銳,據說還是那最能打的洪承疇督師,也沒能跑得回來。東北軍這麼厲害,朝廷還敢招惹?”

王之官身邊是另外一個叫做楊清貴的牙人,兩人同行,都是負責幫著小北荒招收人口的。兩人和另外一些牙人得到消息,今晚東北方麵會有船隊開到登州碼頭,便提前帶著聯係好的那些準備“北漂”的人來到碼頭等候。長時間的交易,他們都明白東北那邊的人極有時間觀念,做事也快,如果來得晚了,估計著人家就不等了。那樣的話,他們可又要把自己招收的人養上一個月了,那可是一大筆,而且人家東北方麵還不管報銷。

“咱們這個朝廷啊……”楊清貴搖搖頭,把棉衣又使勁兒裹了裹,看看左右,突然又朝王之官眨了眨眼:“你說還行嗎?”

“難說!盧象升盧大督師不是還在的嘛,聽說皇上又重新啟用了孫傳庭,這兩位可都厲害著呐!”王之官說道。跟小北荒交往的多,自然也難免的注意起時事來,而且,這也是小北荒的要求。因為他們也是東北那邊了解中原局勢的一個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