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有德絕對不是什麼好人。
這一點,整個山東省的人都知道,尤其是接近登萊二州的,更是清楚萬分。即便是事隔多年,孔有德在山東的名聲雖然依舊很臭,但也很有威懾力。因為,當初孔有德率領叛軍把山東,尤其是膠東一帶給禍害的非常淒慘,而同樣的,他所率領的叛軍也一度將各路官軍打得狼狽不堪。甚至於,附近的萊州城居然閉城半年之久,直到官軍來援,總兵楊禦蕃也不敢開城。
而現在,孔有德居然又回來了。不僅如此,他還帶來了整整一個師一萬多人的兵力。
但是,他這一回不是來山東造反的。剛剛占領了差不多整個東北,楚鍾南現在最缺的就是人口。雖然有著滿清放棄的上百萬漢人,還有聽到消息自朝鮮半島回歸的十多萬人,再有就是小北荒這些年來接連不斷的在關內招攬的二十多萬人,但相比起東北六省的巨大疆域,區區百多萬人又夠什麼用?他們連新成立的遼寧省的一小半都填不起來。至於其他省份,內蒙古和高麗、三韓這三個省倒是沒有什麼要人的意思,可吉林、黑龍江就幾乎是千裏沒人煙了。兩個省新任命的官員也不去任職,隻是整天堵在沈陽執政府或者楚鍾南的辦公室門口,不要別的,就隻是要人。
可楚鍾南又能上哪兒去找人去?高麗和三韓兩省是肯定不行的。就算能招,也隻能招一小部分。這不是楚鍾南民族歧視,實在是這時候的朝鮮隻是初步被並入東六省的版圖。雖然那些底層的小老百姓並沒有什麼不樂意的,可誰也不能保證全部的人都是這樣不是?而且,朝鮮半島上會說漢語的雖多,但相比起近兩千萬的人口,這些人依舊隻是少數,楚鍾南並不願意再在吉林或者黑龍江形成一大片的非漢語地區。哪怕是宣傳局和教育局正在朝鮮大力推行漢語教學,也必須等到許久之後才能見得成效。另外,東六省草創期間,南有大明王朝,內蒙古以西還有敵意濃濃的那些蒙古各部的王公貴族,即便是內蒙古境內,也還有一些殘餘的封建奴隸製死忠份子,北麵也還有逃過了大興安嶺的皇太極……所以,一切都必須以團結穩定為主。按照後世的某句話,就是:穩定壓倒一切。
於是,思來想去,還是隻有打關內的主意了。
入關有好幾條路。
第一條就是走山海關。可現在的山海關和寧遠還在吳三桂手裏,那貨雖然被多鐸和皇太極算計了一把,幾乎全軍覆沒,但人家勝在逃得夠快。早早地逃回寧遠之後,又接收了不少鐵嶺城外官軍的殘兵敗將,實力雖然稍減,但也沒有損失太大。尤其是難能可貴的,這貨趁著第三軍出兵占領大淩河和義州的當兒,居然把錦州也給搬空了,使得麾下的人口和兵源大為增加。不過,楚鍾南雖然並不在乎吳三桂的這點兒實力,但還不想在這時候就引起大明官方的過度緊張。
沒錯,生吞了洪承疇這一路大軍,占領了幾乎東北全境,他的所作所為確實已經讓大明朝廷極度憤恨和驚懼,但畢竟他還沒有過山海關不是?山海關就是一條線!隻要沒過山海關,那一切都還好說話,相信大明朝廷那邊也還可以勉強接受。因為,他隻不過是頂替了當初的皇太極而已。既然大明能容忍一個女真族的外人占據東北,他身為一名漢人,對方自然更加可以容忍。隻要祟禎沒有那什麼“寧與外敵,不與家奴”之類的王八蛋想法就好。
所以,他暫時還隻能讓吳三桂好好地呆在山海關裏。
既然山海關現在還不好走,那就隻有走另外幾條了。到這裏,楚鍾南就不得不佩服皇太極了。
古北口、喜峰口、馬蘭峪、居庸關,還有更西的地方……長城上的防線漏洞處處。而這幾個口子又正好通著山西、陝西和京畿地區。這幾個省份幾乎就是大明最苦的地方!十多年來,饑荒,兵災,連綿不斷,十室九空,留下來的也幾乎難以糊口。但這也就成全的楚鍾南。剛剛俘虜的洪承疇及其所部兵馬,正是來自九大邊鎮的精銳。那些將領也就罷了,可那些士兵卻不會理會什麼忠孝節義。這年頭當兵,就是為了一口飽飯,之前,他們連軍餉甚至都不“奢求”了。除了一些兵油子,或者有血債的,幾個月的功夫,數萬官軍就有八成以上被東北軍成功改編。有這些人帶路,大明的長城防線幾乎就是不設防。甚到於,留在各大邊鎮的官軍士兵聽到這些人帶去的消息,竟有大多數都開始“北逃”。而除了這些,這些官軍家裏還有親人的,有朋友的……東北六省一概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