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懷疑與任命(1 / 3)

祟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率軍二十萬與吳三桂戰於山海關一片石,在兩軍激戰竟日之後,由於東北軍突然加入戰場,李自成大軍敗退。二十萬大軍被敵軍圍追堵截,幾乎全軍覆沒。李自成與大將劉宗敏、李過僅以身免,大將穀可成失陷於軍中,自此杳無消息。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等人倉惶逃回北京城,當日,便舉行登基大典,次日,便率軍退出北京城。臨行之日,火燒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築,並炮轟京師九門……整個行為,被京城的一些人評價為:痞性不改!

而李自成剛剛退出北京城不足半日,東北軍先鋒便已到達北京城下,手執祟禎詔令,接掌北京,受到京城百姓熱烈歡迎。這些受夠了李自成大軍禍害的老百姓們,重新對原本感到失望的大明朝廷充滿了好感。因為,在他們看來,是朝廷的大軍將他們從火坑裏救了出來。不過,東北軍並沒有在意這些老百姓的心態。先鋒部隊軍官入城之後,首先便大開殺戒。將一部分趁著李自成撤退,新守軍未到的“無政府”之機大肆搶劫的流氓地痞全數斬首,並通告全城,宣布北京暫時施行軍事管製,在各個大街小巷貼出了東北執政府所製訂的北京城軍管條例,使得混亂不堪的北京迅速恢複了秩序。

十九日,東北軍第二軍進入北京城。原本的三萬鐵騎加上收編的吳三桂一萬殘餘關寧騎兵,凶悍的氣勢讓原本還心有惴惴的北京百姓稍稍心安,同時,東北軍嚴格的紀律也讓北京城內的老百姓一時多了許多話題。加上李自成的大軍撤出還不足兩天,兩廂對照,“東北軍”三個字在北京人的嘴裏一時成為天下軍人之楷模。

二十三日,楚鍾南挾第一、第四兩大軍團,簇擁著祟禎皇帝一家重新進入北京城。同日,北京城軍事管製取消,楚鍾南挾祟禎詔旨,召集原大明官員,重組內閣六部等多個衙門。一時間,得此消息,天下振奮。但是,受內閣六部重組這一“重大”消息的影響,眾人都沒有注意到,紫禁城已經受到了重新的規劃,除去皇室居住地之外,許多偏僻的宮殿都被分配到了一些從來沒有聽說過的部門手上。而這其中,尤以一個名叫“政務院”的部門占地最大,而且,這個政務院還設有一名總理大臣,赫然正是擔當大明首輔呼聲最高的東北軍實際掌管者楚鍾南。

四月一日,祟禎召開朝議,召見原本的一些朝廷官員,勉勵安慰了一番之後,任命了新的內閣大臣和各部尚書,以及都察院都禦使、大理寺卿等主要官員,並以楚鍾南為內閣首輔兼兵部尚書。接任之後,楚鍾南便下令新的各部官員重新召集部屬,完善各自的衙門。而受此命令,那些因為先前諸多朝廷大員多數受到了李自成軍的禍害,原本隻不過是些堂官兒、給事中之類,卻一躍而成為各部司主管的新任“朝廷大員”們,立即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各自衙門的組建之中。尤如當初李自成剛入北京城那會兒的牛金星一樣,這些新任大員無不卯足了勁兒的遍酒拜貼,呼朋喚友……一來昭示自己新的身份地位,在原本的朋友親戚麵前顯擺顯擺,二來,也好篩選一些人,為自己部門的組建打造班底,尤其是要找好親信。但是,這些新任大員們又大多數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沒錢!李自成的大軍就像是一把嚴密無比的篦子,所過之處,幾乎寸板未留。這些原本的小官兒們雖然並不是對方主要的觀注對象,但也受到了不少李自成軍兵的搶掠,雖然有的勉強還有點家資,可是,這些哪裏能撐得住他們大魚大肉的招呼?尤其是剛剛經過兵禍,北京城各項物資都極為短缺,這一頓席麵的價格就更高了。無奈之下,在受到諸多酒家老板的逼迫之後,這些官員們就拿起了架子,揮舞起了曆朝曆代,乃至日後共和國的許多官員也曾使用過的利器:白條兒!

但是,說到底,沒錢就是沒錢。楚鍾南這個大明首輔兼兵部尚書隻顧著拿大明朝廷的名義號令天下,一會兒派遣大軍追擊李自成,一會兒下令史可法屯留揚州,密切注意河南局勢,一會兒又讓武昌的左良玉進京受賞,並且北進路線一定要跟李自成逃跑的路線對齊,再有,就是對南京方麵指手劃腳……諸如此類。而在這種天天都有軍國大事,處處都要用錢的情況下,楚大首輔自然也就有了極為堅強的理由不出錢。哪怕那些新任的朝廷大員們哭爹喊娘的請求,乃至是威脅跑到祟禎麵前哭訴,也是沒用。而六部、都察院、大理寺等各個部門遲遲不能組建成功,楚鍾南“沒奈何”,也隻有繼續以內閣首輔的名義直接指揮各地活動,後來覺得累了,便向祟禎請旨,罷免了一些欠債太多,辦事不力的新晉大員,又重新升任了一批,並勉勵這第二批新晉大員能早早地重建各個衙門……可是,萬事開頭難,何況還沒錢?連續兩次的六部組建不利,楚鍾南沒有辦法,隻得一麵向祟禎請罪,一麵請求暫停組建諸多衙門,而是先行建立一個新的機構“政務院”,暫時署理天下政務。而此時,才不過祟禎十七年的五月上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