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心病之所:透視孩子的異常心理(1 / 3)

男孩,不願上學為哪般

一個男孩在父親的帶領下來到心理谘詢室。男孩的父親一臉的愁苦:“馬老師,您可幫幫我吧!這孩子說什麼也不想上學了,這可怎麼辦?”

男孩已經13歲,我感到需要先和男孩進行了單獨會話:“你這個年齡正是跑出去的時候,大家都在學校裏,你卻不願意去上學,一定是有什麼遇到了什麼困難。能告訴馬老師嗎?”

“我從小就身體不好,胃有毛病,總吐,也可能是教室的空氣缺氧。”說話間一副病痛的樣子。

就我所知,通常胃病不屬於兒童,況且教室也不會缺氧到讓人嘔吐的程度。於是,我問:“現在如果不吐了,你願意去學校嗎?”

“不願意,到學校考試也考不好。就願意在家裏呆著,早起有時候自己弄點飯,中午睡到兩三點,別的時間就是聽小說,看電視裏的足球,同學們放學後,和大家踢踢足球。隻要不去學校就好。我爸爸以前總是說要我考重點,現在又說,你不上學將來幹啥?”

“你是怎麼想的?”我插話問道。

“我爸爸說什麼我也不言語。反正我啥也幹不了,又有病。將來幹不了啥就不幹啥。要不,讓你幹啥你也幹不了啥,讓你當啥也當不了啥。”

“我看你可以幹點什麼,比如,你可以自己弄飯吃就比有些男孩強,你會踢足球就比馬老師強。”男孩抬頭看我,臉上有了些許笑意。

隨後,男孩的爸爸和我這樣訴說:“這孩子從小奶奶就十分疼愛照顧,後來卻偏偏胃不好,經常鬧肚子疼,一鬧就吐,從三年級時就開始鬧。鬧重了老師就讓我把他接回家。現在鬧得更重了。最後隻好休學。我帶他去過幾家醫院,花了不少錢,大夫也沒查出到底有什麼病,最後有一位大夫介紹說應該看看心理醫生……”

“孩子在家裏鬧過這樣的病嗎?如果我猜的不錯的話,孩子隻要回到家裏就什麼全都好了,是嗎?”我插話道。

男孩的爸爸想了想有幾分驚奇:“您怎麼知道?還真是這樣,孩子呆在家裏就什麼事也沒有。所以後來也就沒怎麼治。您說孩子的胃病是怎麼回事?”

“孩子根本不是什麼胃病。”我說出我的判斷,“如果說孩子有病的話應該叫做‘學校恐怖症’。”

“什麼是學校恐怖症?”男孩的爸爸問。

學校恐怖症是兒童恐怖症的一種,其特點是學生對學校產生強烈的懼怕心理,拒絕上學,如果被強迫上學,就引起明顯的焦慮和驚恐,還會出現一些軀體症狀。在當今學習十分緊張,壓力較大,競爭劇烈的情況下,這種恐怖症時有發生,並有進一步發展的趨勢。我的心理谘詢中就常常遇到這樣的個案。學校恐怖症的主要表現,一是害怕去學校,害怕參加考試,害怕當眾出醜;二是如果強迫患者去學校,他們會產生焦慮情緒和焦慮性軀體不適,如心神不寧、惶惶不安、麵色蒼白、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腹痛嘔吐、便急尿頻等;三是如果同意患者暫時休息不去學校,焦慮情緒和軀體症狀很快得到緩解;四是患者多數是好學生,有些雖然不是學習尖子,但也是一個循規蹈矩、不惹事生非的學生。

引起少年兒童產生學校恐怖症的原因很多,既有內因也有外因,歸納起來有:一是性格缺陷。這些孩子的性格大多缺乏自信,膽小多疑,太仔細,太謹慎,太敏感。有些兒童由於虛弱的自我感到受到外界的威脅,對學校生活不適應,因而選擇家庭作為逃避威脅的場所。二是溺愛過度。這些孩子由於在家裏被大人溺愛和過份保護,使他們表現為依賴性強、獨立性差,從而增強了他們對學校適應的困難。三是期望過高。由於家長、老師對孩子期望過高,甚至有些孩子自小受大人的影響對自己也有較高的期望,由過高的期望提出了過高的要求,因超過了心理承受能力而漸漸形成焦慮性心境,感到自卑,因而害怕學校,害怕考試。這三方麵原因在這個男孩身上都程度不同地存在。

“這麼說孩子一到學校就吐是故意裝出來的?”聽了關於學校恐怖症的解釋後,男孩的父親不解地問。

我笑了:“說故意裝出來的,也是冤枉孩子,這是孩子運用的一種心理自我防衛機製。孩子怕去學校,可是又知道學生不上學是說不過去的,自己內心體驗為一種痛苦;而腸胃難受嘔吐起來,不去上學就順理成章了,自己也就心安理得,內心也就不再感到痛苦了。不過,這說不上是故意的,因為這都是孩子的潛意識裏的活動。我們人的許多活動是受潛意識的左右的。”

“那麼,您說就沒法治了嗎?”

“兩三年的時間把孩子當成胃病患者,確實造成了很不利的影響。一是孩子接受了強烈的消極暗示:我是個有病的孩子,我身體不好。想想看,還是個娃娃就形成了這樣的虛弱的自我意識,不是讓孩子沒有了自信的根基了嗎?孩子說反正什麼也幹不了,就是嚴重的缺乏自信的表現。二是這麼長時間裏嘔吐可以逃避學校的經驗已經很深,形成了較鞏固的神經聯係,恐怖症狀一時很難消除。因此,矯正起來的確會更困難一些。不過,辦法是有的,隻是需要家長有更充分的心理準備,準備付出較多的努力。”

“多大的困難也要幫孩子度過難關。您說吧,我們該怎麼辦?”

“其實,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問題已經解決了50%,可以避免南轅北轍了。您想是嗎?現在,首先就是重塑孩子的自信。讓孩子確信自己沒病,是個健康有能力的男孩。這需要講清道理,但不是靠一番道理能完全可以解決的。需要大人首先重新認識和評價孩子,以大人的言談舉止中流露出來的對孩子的信任,來耳濡目染影響孩子。剛才我已經做了一些工作,孩子初步相信自己沒病。當然,這方麵還要請老師幫忙,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再有,是降低一下對孩子的期望值,多給孩子鍛煉的機會。孩子一旦有了自信,問題又解決了25%。”

“好,明天就讓孩子去上學。”男孩的父親說。

“事情不是那麼簡單。”見男孩的父親心情急迫,我又介紹說,“不能一下子就讓孩子進入常規的學校生活,需要分幾步走。比如可以按孩子的恐懼程度由輕到重分這麼幾步:請同學來家裏輔導→請老師來家裏輔導→家長陪孩子在教室學習→在教室單獨學習→在教室和幾個同伴學習→在教室由老師單獨輔導→在教室和幾個同伴一起聽老師輔導→在教室正常上課。具體排列順序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安排。一定不能急,要一步一步的進行,不給孩子逃避的機會,適應了較輕的情境之後再進行下一步。這叫係統脫敏療法。”

我又對男孩做了一些心理支持,最後我請男孩跟我大聲說“我沒病,我很棒。”一連三遍,一聲比一聲高。男孩挺起了胸,露出了笑容,我和男孩的父親也相視而笑。見男孩的父親臉上愁雲散去,我又說:“後麵還有許多工作要做,相信當爸爸的會幫孩子自信地重新走進校門。”男孩的父親使勁地點點頭和我握別。

過了一段時間,男孩的爸爸撥通了我的心理谘詢專線,告訴我孩子已經重新回到了學校。電話裏傳來的充滿了欣喜的話語,讓我也很是欣慰。

女孩,不願上學為哪般

春節剛過,電話約定後,一個女孩在父親的帶領下來到心理谘詢室。經過初步溝通,我知道了女孩13歲。按照心理谘詢的常規,我與他們父女分別會話。

女孩的父親滿臉愁苦地對我說:

“馬老師,和您說句心裏話,我真是個很不幸的人。大女兒讀到小學五年級就不不了學了,後來醫生診斷是精神分裂症。孩子媽媽身體不好。我自己的血壓也高,壓力很大,還不敢讓家人看出來。”

“不知到底為什麼,現在這個小女兒也不想去上學了。許多人做工作,都不管用。這孩子是個很懂事很聽話的孩子,學習也特別認真,特別知道上進,平時很少和夥伴一塊玩。說起來,她也挺不幸,還是很小的時候腿部的骨骼就鬧過病,雖然治好了,走路還是有點和平常人不一樣。”

“回憶起來還是上學期期中檢測的時候,她感覺成績不好,情緒很低落。一寫作業就想吐。當時以為她得了什麼病,醫生給開了一些藥。後來期末考試的前兩周,說什麼也不願上學了,說上學就頭疼。後來就給她看病吃藥,新配了眼鏡,可是孩子還是說看不好黑板,還是不願上學。這樣在家裏休學了兩周,又去看了醫生,一直吃藥。期末沒有參加考試就放寒假了。現在眼看就要開學了,孩子又發愁。我們和孩子商量,要不就轉學。孩子開始同意,後來又不同意,現在又說同意。我們看孩子就是不想上學了。您說這孩子要是再不上學我們可怎麼辦?孩子到底是怎麼回事?”

現在看,和孩子的直接會話對於診斷是關鍵一步了。

女孩坐在我的麵前,白白淨淨,文文靜靜,幾分羞赧,幾分拘謹。

經過較多的溝通之後,她開始打消了顧慮,和我講述了他心中的故事:“我就是怕考試,上次期中檢測我考得非常不好,我感覺自己越來越不如別人,上課腦子也聽不進,寫不下去作業,有時候考試腦子裏什麼也沒有了,聽課的時候腦子很亂,什麼也想不了,什麼也做不好了……”女孩的眼淚流下來,抽泣地說不下去了。

我遞給女孩毛巾:“你說考試考得不好究竟是怎樣的分數?”

“英語88.5,語文93.5,數學94.考得一點也不好,而且越來越不好……”女孩又要淚水漣漣。

“你不願意上學還有什麼難處?”

“不,我想上學。我的姐姐就沒有上學,我如果再不好好上學,我爸爸媽媽心裏該多不好受!我不能讓他們失望,我總想讀好書,上好學。可是我又特別怕上學,又不想上學,我對自己沒有信心,感覺什麼也做不好了……”

現在,對女孩心病可以做出診斷了。她所以不想上學,是因為對自己的學習沒有信心,所以對學習沒有信心,是因為怕考試成績不好,所以怕成績不好,是因為對自己的期望值過高。通俗點說,女孩的心病是心太重心太高給自己造成的過重的學習心理壓力。究其原因,一是家庭因素。女孩的姐姐因病沒有讀書,父母肯定背負著很重的包袱,對小女兒寄托著更多的希望。盡管可能父母沒有直接對女孩加壓,那種無形的影響耳濡目染,女孩心中形成了一種巨大的壓力。同時,周圍的人們會有各種暗示,讓她擔心姐姐的病會輪到自己身上,所以她更想通過好好學習來證實自己和姐姐不一樣。這又是一種心理壓力。再有,女孩的父親的性格中過分的謹嚴和壓抑,必然會影響到孩子。二是身體因素。女孩腿部的疾病給她的心靈留下了陰影。三是性格因素。在上述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女孩形成了自己的嚴謹、內向、完美主義的性格,形成了對自己的過高的期望。這一切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女孩終於不能接受自己的學業不能出類拔萃的現實。於是想逃避。

但是,一個學生怎能逃避學習?一個追求完美的女孩直麵逃避,內心更是痛苦不堪。怎麼辦?於是,女孩在潛意識裏啟動了心理防衛機製,心理問題軀體化了,出現了各種軀體症狀,成了一個“病人”。於是,心理上的痛苦得以緩解:我是病人,我身體有病,不能上學就心安理得了。同時,家長帶孩子四處求醫問藥,也強化了孩子的病人角色心理。在這樣的心態下,女孩感到自己的腦子好像真的出了問題,感到自己真的學習不好了。

我和女孩就學習心理和用腦規律討論了許多許多。有的同學總是帶著沉重的心理負擔來學習,雖說學得挺苦,可是效率並不一定高。這是為什麼呢?學習本來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心理學研究發現人的學習效率與情緒的緊張度有關。一般說,情緒緊張度太低,缺乏強烈動機,認知活動的效率不高;情緒緊張度太高,動機過於強烈,認知活動的效率也不高;隻有保持適度的情緒緊張度,才有助於提高認知活動的效率。

女孩表示了自己的理解,懂得了把學習動機要調整到一個中等強度。可是她又哭訴起來:“我什麼也不行,什麼也做不好……”

於是我引導女孩找找自己的優點。女孩說自己畫畫全校最棒,寫字也是班上第一。我說:“還有你個子高高的,長得又是這麼漂亮,還那麼懂事,知道替爸爸媽媽著想。這都是你好的地方,都是你的優點。你的優點還會有很多。所以,馬老師建議你把剛才的話換一換,你說:我能行,我能做得更好。”在女孩複述後,我告訴她在心理學上這叫做“心理暗示”,也叫做“標簽效應”,給自己貼一個不好的標簽,就會越來越不好,給自己貼一個好標簽,就會越來越好。我講述了心理暗示的許多道理,女孩自言自語地重複著“我能行,我能做得更好”,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

我又和女孩的父親坐在了一起。我們談了很多。我明確地指出女孩和她姐姐不一樣,隻是由於學習壓力,心理處於抑鬱狀態。我建議:一是營造家庭寬鬆的氛圍,父母先給自己的心空播撒陽光,不要讓自己太壓抑,以便給孩子積極的影響。二是盡量讓女孩避開與姐姐的接觸,周圍的人們不要再將女孩和姐姐相提並論。三是幫孩子營造一種寬鬆自然的心態,讓孩子有一顆平常心,讓孩子體驗到自己的成功,滿意並接納自己。四是引導孩子多和夥伴交往,減少一個人獨處的時間。五是不要隨便為孩子求醫問藥。隻要積極地進行心理調適,孩子心中的陰雲會逐漸化解的。

在我們分手的時候,我看到的是父女倆臉上的笑容。

後來,春暖花開的日子裏,又是一個好消息傳來:女孩又走進了春色濃濃的校園。我想,女孩的心理調適還要有一個過程,但隻要心中有陽光,女孩的初春季節一定會陽光燦爛。

男孩為何動怒對老師

蒙蒙是個13歲的男孩。最近,常常不守紀律,不聽話,脾氣暴躁,好衝動上火,和老師同學常常發生衝突。昨天,又因為上課沒有認真聽講和老師發生了衝突。老師怕他衝動,請來了蒙蒙的母親。沒想到這下更壞事了。老師還沒介紹幾句情況,蒙蒙一看媽媽被請來了,立刻激動起來,怒不可遏,當時就衝進辦公室打翻了老師的辦公桌,又衝進教室,推翻了好些課桌。蒙蒙象一頭發怒的小獅子,老師和家長誰也攔不住了。孩子衝出去了,剩下老師和家長一起搖頭歎息,不知蒙蒙到底犯了什麼毛病。

第二天下午,電話預約後,蒙蒙的媽媽帶著孩子找到我。在心理谘詢室裏,蒙蒙的媽媽介紹了上麵的情況,更是搖頭歎息,愁苦的掉下淚來。

“我管孩子很嚴,孩子過去對大人的話言聽計從,就是從最近才這樣的。”蒙蒙的媽媽說,“馬老師,孩子到底是怎麼啦?是不是神經出了什麼毛病?”

母親回避後,蒙蒙坐在了我的對麵。這是一個胖乎乎地男孩,大眼睛困惑地一眨一眨地看著我,眼神中流露的沒有頑劣,而是一種追悔和求助。見我和藹而親切的微笑,好像輕鬆了一些,臉上露出笑容。一個滿可愛的男孩。

我們進行了初步溝通之後,男孩沒有了顧慮,他說:“媽媽總是讓我準備考重點,對我常常說,為了讓你考重點,媽媽再苦再累也心甘。我爸爸在外地上班,媽媽為了我很辛苦,我知道,我也努力了。學校舉辦了尖子生的輔導班,卻沒有我。我就心裏很不滿,總是煩,感到上學沒勁。媽媽就更是嘮叨我。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回事,上課不好好聽講,說話,打架,我媽媽一去學校,回來就打我罵我。我心裏就更煩,更生氣。這次,老師又叫家長,我就氣不打一處來,就胡鬧了。我知道不對,我很後悔……”

至此,問題比較清楚了,蒙蒙的毛病屬於爆發型人格障礙。

爆發型人格障礙,是指常因微小的精神刺激,而突然爆發出非常強烈而又無法控製的憤怒情緒甚至暴力行為的人格障礙。具體表現為:①情緒和行為具有突發性。由於控製能力差,容易與別人發生爭吵或衝突,往往可以因一點微不足道的小事,突然爆發出非常強烈的憤怒或暴力行為。②情緒和行為具有不穩定性。由於缺乏自我認同的穩定性,因而不斷地尋求自己的生活角色,但又沒有找到很好的定位,就導致變化無常的生活態度,形成了情緒的不穩定性。③情緒和行為具有反複性。每次在暴怒或暴力行為之後,十分內疚懊悔。在間歇期表現正常,能與人正常相處。但過不了多久,暴怒或暴力行為等又會重新表現出來,呈現出明顯的反複性。④挫折耐受力差。這種人遇到刺激強度即使很小,也能觸發強烈的情緒反應,容易小題大作,這是因為挫折閾限低,挫折耐受力差。

爆發型人格障礙的成因,一般有生理心理因素和家庭社會因素。就蒙蒙的情況看,蒙蒙已經進入少年期,身心發育出現突變,神經係統的抑製興奮機能不夠協調和靈活,控製力差。同時帶來心理上的變化,開始進入了第二反抗期,容易和成人對抗,自尊心非常敏感,一旦受挫,就容易以暴怒的方式來進行心理自我防衛。蒙蒙媽媽對他從小管束過嚴,隻要與老師溝通就打罵孩子,一味要求孩子考重點中學,孩子沒有進入輔導班,感到了嚴重受挫,媽媽沒有關注孩子的年齡變化,沒有關注孩子的內心變化,還是一味地嘮叨。這都是給孩子的心靈積蓄危險的能量,使孩子心中的心理壓力已經如同一座隨時都可能爆發的火山。於是,遇到點點刺激,就會發火。這次,孩子終於火山大爆發了。

想到此,我對蒙蒙說:“你不是壞孩子,但你就要長大了,你不願意自己這樣,是嗎?要改變自己必須要從自己做起。”蒙蒙表示明天就向老師好好道歉,又問我以後怎樣不讓自己亂發脾氣。我給他介紹了一些自我調控的方法。

首先要在間歇期裏加強自控能力的培養。一是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用道德的標準來調節自己的行為。二是增強法製紀律觀念,用紀律來調節自己的行為。三是學會心理換位,經常替別人想想以使自己學會冷靜。四是學會運用“製怒”等座右銘來提醒自己,從而提高自控能力。五是學會用愉快的情境體驗等來驅趕不愉快的情緒,學會自我排解、自我安慰。六是正確對待挫折,認真分析挫折原因,不盲目采取情緒化行為,提高自己的挫折耐受力。

其次是學會在激情爆發時自我調控的方法。①警醒法。當怒火即將爆發的瞬間,立刻卷起舌頭不講話,閉上眼睛,腦子裏默念“忍”字警醒自己。②回避法。迅速離開產生激情的現場,去從事別的事情,如去跑,去跳。③暗示法。如果一時離不開現場,在腦子中迅速默念:“大發脾氣有什麼用?發火會使自己失態的,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上一次發火自己已懊悔極了。這次千萬不要再發火了……”④假想法。迅速想到暴怒或暴力後的嚴重後果,盡量把自己激情爆發後的後果想象得嚴重些,以使自己息怒。⑤宣泄法。實在怒火難耐,你趕緊對準一堵牆,揮舞你的拳頭。這樣,既宣泄了怒火,又避免了造成人員財務的傷害。

聽到這裏蒙蒙笑了:“謝謝馬老師,我知道怎樣管住自己的脾氣了。”

而後,我和蒙蒙的母親針對孩子的問題,就家庭教育和親子關係進行了較多的溝通。

“看來,不理解孩子真是要壞事的。謝謝您幫我們度過這一關。”蒙蒙的母親深有感觸地說。

是啊,父母對孩子多一份理解,孩子就會多一份身心健康,家庭就會多一份和諧和溫馨。

女孩為何揮刀傷父親

現在,坐在我麵前的是一對中年夫妻。他們是預約後為了孩子來訪的。經過溝通,我知道了他們家中親子之間的痛心的故事。

他們的女兒叫瀟瀟。瀟瀟今年18歲,讀高三。前些日子過節,一家人到了不遠的親戚家吃飯。就要開飯了,瀟瀟向爸爸要摩托車的鑰匙,說是自己要出去一趟。父親說:你沒有用過這個大摩托,你不會騎,又正是過節的時候,別去了,免得出現危險。瀟瀟立馬變臉:你給不給?父親還是說怕出現危險。瀟瀟“騰”的就來了脾氣,朝父親直衝過來,和父親開始了一場“戰爭”。母親過來勸解,瀟瀟連母親一起又打又罵,真個是打爹罵娘,並且口出狂言:你們等著,早晚我把你們都殺了!瀟瀟越發狂暴,轉眼把親戚家裏的好多東西都砸了,還抄起了一個瓶子把裏麵的液體輪得滿牆都是。開始大家以為是什麼毒氣,趕緊搶奪,才知道是一個醋瓶子。瀟瀟的瘋狂讓媽媽無可奈何,打電話叫來了瀟瀟家中的幾個叔叔伯伯。本來是想教訓一下瀟瀟,結果反被瀟瀟打傷。“戰火”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所有的人都仿佛經曆了一場惡夢,誰還顧得上吃飯?

“戰爭”結束了,回到家中瀟瀟便渾然睡去,睡醒了上網。晚上12點多,又去外麵網巴上網。第二天整整出去一夜,早上9點才回來。整個沒事人一樣,好像那場戰爭與她無關。父母倒成了“戰犯”一樣,心驚膽戰,不敢大聲言語,更不敢批評教育。直到兩三天後,媽媽想和她談談那件事,瀟瀟上來就是:你閉嘴!

原來,這樣的家庭戰爭並非偶然了。暑期的時候,比瀟瀟高一年級的男友參加高考。媽媽同意瀟瀟的要求,讓男友來家裏吃飯。瀟瀟自然高興地忙裏忙外。轉天,媽媽正在做飯,想讓瀟瀟把她自己的幾件衣服收起來,瀟瀟懶得幹說很忙就要出去。媽媽說了一句:昨天你的朋友來的時候,怎麼那麼勤快?沒想到瀟瀟突然火起:閉嘴!順手就掀翻了桌子。媽媽辛辛苦苦弄得一桌飯菜眨眼間化作滿地杯盤狼籍。糟蹋了一桌飯菜,也糟蹋了媽媽的心。可瀟瀟卻沒事一樣揚長而去了。媽媽隻有流淚的份,硬是沒吭一聲。瀟瀟回來,媽媽好像贖罪一樣還央求瀟瀟再把男友接來。

瀟瀟的學習較差。不久前,幹脆撒賴不去上學了。媽媽說別理她。兩天過去了,瀟瀟還是沒有動靜。爸爸忍耐不住了,和瀟瀟談起了學習問題。沒過兩句話,瀟瀟又怒形於色:你閉嘴!爸爸感覺忍無可忍了,開始了嚴肅地批評。瀟瀟從來沒吃過這一套,嗓門比爸爸還高。“戰爭”自然升級,由動口變成了動手。瀟瀟下手真狠,不知哪裏來的刀子,一眨眼,爸爸的衣服已經劃成好些口子。這還了得,爸爸極力製止。瀟瀟毫不手軟,刀子繼續朝爸爸揮舞。結果,爸爸的手腕被劃成了一條長長的傷口。媽媽趕到的時候,已經是鮮血淋淋了。等父母從醫院回來,瀟瀟隻顧獨自進入夢鄉了,壓根沒把父親的傷往心裏去一點。第二天,又一個人出走,一天後才回來。由此連續幾天不去上學。就是這樣,父母誰也沒敢再和瀟瀟說一個“不”字。

故事講到這裏,我看到了瀟瀟父親手腕上長長的重重的傷疤,上麵二十來個針眼清晰可見,觸目驚心!

瀟瀟的父母很是沉痛,媽媽的眼淚再也控製不住了:“孩子鬧過去就沒事一樣,照樣吃喝玩樂,一點也不知道錯了,從來沒說過對不起。今天我們把不願講的這些事全說了,您說這孩子是怎麼了?是不是得了什麼精神病?”

聽了瀟瀟的許多許多故事,可以肯定,瀟瀟沒有精神病。

“那麼,孩子是怎麼回事?”瀟瀟的母親急切地問。

瀟瀟的問題屬於人格障礙,具體說是反 社 會型人格障礙。反 社 會型人格障礙是一種人格偏離社會化,內心體驗與外在行為違背社會常情和社會規範,不能正常地進行社會交往和適應社會生活,具有一定社會危害性的人格障礙。

反 社 會型人格障礙的主要表現:一是冷漠無情。表現為處處以自我為中心,為人自私自利,缺乏起碼的同情心,從不關心他人,常常對他人甚至親友采取令人痛苦的殘酷行動。但表麵往往也能與他人維持一種膚淺的短暫的友誼關係。但時間一長往往與人分道揚鑣。二是無視社會規範。表現為不承擔義務和責任以及屢屢違反 社 會準則。前者如隨意曠課、曠工,長期在家吃閑飯而心安理得,不照顧妻兒也不贍養父母等;後者如反複說謊,偷竊,反複違反校紀廠規等。三是行為衝動。表現為行動往往憑心血來潮,想幹什麼便幹什麼,例如,不辭而別離家出走,無故更換工作崗位,動輒鬥毆或謾罵等。四是缺乏罪責感。表現為從不內疚和自責,卻總是去責難別人。在做了大多數人會萌生愧疚感和罪責感的事情後,自己在感情上也無所謂,沒有反應。有時雖然也能在他人指責下迫於壓力作出檢討,但僅停留在口頭上,難有痛改前非的行動,而且片刻即忘,依然故我。正是由於這些特點,反 社 會型人格障礙與其他心理障礙有一點明顯的不同,許多心理障礙都是當事人痛苦,常常主動求詢,而這種人格障礙隻是讓別人痛苦。所以,很少主動求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