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子虞沒回家鄉越州山陰,暗想:隻有跟著像杜杲這樣的能人異士,自己才有一番作為,他為自己先前對杜杲的求全責備而抱罪懷瑕、羞慚滿麵。
杜杲看出了陸子虞的憂心所在,他悄悄地走了過去,輕聲說道:“子昕十分崇拜放翁(陸遊,號:放翁)前輩的愛國情懷,他堅持抗金卻屢遭排斥,隻能主持編修(兩朝實錄)和(三朝史),而書成之後,放翁前輩卻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下絕筆《示兒》律詩。子昕所述可否屬實?”
“沒想,杜杲大人對我陸子虞的父親竟如此了解?可現今王師又何時能夠北定中原……”
“怎麼又聊起了這般傷心的話題?還是杜杲通判說得對,蒙古人的理想是世界大同,隻有統一才能結束戰爭,隻有將蒙、金、宋三國連成一體成為蒙古稱霸世界的大後方,蒙古才能征服世界,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大同。”江淮製置大使趙善湘生怕陸子虞解不開心中的疙瘩,於是連忙走到二人中間大聲說道。
“放心吧!我陸子虞算是想通了,願意在二位大人的手下做點事情。”
趙善湘笑了笑道:“子虞不是發誓永不仕宦?可如今又怎麼想通了,竟然願意在本官的手下…….”
“王大人此話不妥,子虞當年不願當官,那是因為沒有遇到像王大人這般好的上級官員,加上父親病重,故而致仕離開濠州,倘若子昕所猜不錯,你子虞曾經和賈涉參與了朝廷的邊防實務……”
陸子虞連忙說道:“往後的子虞跟定杜杲。”
杜杲點頭應允,隨後三人又來到了一家酒肆,他們頻頻舉杯,之後便在關公廟前滴血誓盟,結拜兄弟。
杜杲和子虞年歲相當,子虞的月份略大,可趙善湘卻足足大了他們十五歲。
於是三人喝血酒,立誓言:“雖非親骨肉,但比骨肉親,從此以後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黃天在上,厚土為證,如有違背,不得好死。”
結拜儀式結束後,趙善湘想讓陸子虞做自己江淮製置司的幕僚,可陸子虞死不同意,說要待在濠州幫杜杲一把。
正當杜杲和趙善湘、陸子虞在江淮一帶做得聲名鵲起的時候,卻從京城臨安傳來寧宗皇帝駕崩的消息。
宋寧宗先後有九個兒子,但都在未成年時夭折,因此他不得不從宗室子弟中另尋儲嗣。
慶元四年(1198年),選太祖後裔燕懿王德昭九世孫、六歲的趙與願養在宮裏,賜名日嚴。嘉泰二年(1202年)封衛國公。趙日嚴13歲時被立為皇子,封為榮王。次年立為皇太子,更名恃,後又改名為詢。但趙詢沒有當皇帝的命,於嘉定十三年(1220年)八月病死,時年29歲,諡景獻,與莊文太子一起葬在杭州的太子灣。這就是如今杭州西湖太子灣公園地名的由來。
嘉定十四年(1221年),又進沂靖惠王柄嗣子貴和為皇子,賜名竑,授寧武軍節度使,封祁國公。次年又加檢校少保,封濟國公。趙竑對史彌遠專權非常不滿,曾書“史彌遠當決配八千裏”,他還指著壁上地圖中的瓊崖說:我今後要是得誌,就要把史彌遠發配到這裏。然而這一切都被史彌遠送去監視趙竑的侍女看在眼裏,她報告給了史彌遠。史彌遠聽了以後非常害怕,心想,今後要是趙竑當了皇帝,就沒有自己的好日子。於是他就開始羅織趙竑的短處,經常向皇帝說趙竑的不是。
宋寧宗病死後,史彌遠和楊皇後召趙昀入宮,在宋寧宗靈柩前即皇位,並由楊皇後垂簾一同聽政。趙竑在愕然之中,見到了新皇帝登基,百官朝拜。趙竑認為當皇帝的應該是自己,因此不肯朝拜,結果被別人強摁著頭下拜。趙竑被封為濟陽郡王,後來又被封為濟王,出居湖州。
還在宋寧宗病重時,史彌遠便派鄭清之赴沂王府,向趙貴誠表明擁立的意思,但趙貴誠始終一言不發。最後,鄭清之說:“丞相是因為我與他的交往時間很久了,所以讓我擔任你的心腹。現在你不答語,我怎麼向丞相複命?”趙貴誠這才拱手答道:“老母尚在。”這一回答看似答非所問,卻是既表明了想做皇帝的意願,又不失沉著、穩重。鄭清之回報史彌遠後,兩人更加讚歎趙貴誠的極其“不凡”。有了趙貴誠的意向,史彌遠開始實施他的廢立陰謀。宋寧宗彌留之際,他將兩府大臣和負責起草詔書的翰林學士都攔在了宮殿門外。
丞相另外召鄭清之和直學士院程佖入宮,矯詔將趙貴誠立為皇子,賜名昀,授武泰軍節度使、為貴誠繼承皇位奠定了基礎。農曆閏8月3日,宋寧宗去世。
宋寧宗的死因是一個難以破解的謎團,未知宋寧宗身患何病?盡管此事難以查明,但還是留下了蛛絲馬跡,《宋史》援引大臣鄧若水的奏章,明確指出宋寧宗並非壽終正寢,而是被謀害的,這是史彌遠急於廢立的結果。據傳:宋寧宗病重時,史彌遠曾獻過金丹百粒,宋寧宗服用後不久便撒手人寰。這樣看來,是史彌遠毒殺了宋寧宗。
宋寧宗逝世後,誰來繼承皇位,楊皇後的態度至關重要,得到她的同意,史彌遠便立即遣宮使去接皇子,臨行前再三交代:“現在宣的是沂靖惠王府的皇子(指趙昀),不是萬歲巷的皇子(指趙竑),如果接錯了,你們都要處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