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杜杲睿智果斷 寧宗無奈妥協(1 / 2)

勸說杜杲接受安徽濠州通判一職,當然有新任江淮製置大使趙善湘的目的所在。他知道金人一定不會就此罷休,為了安慰金朝的強硬派,完顏珣必定重新糾集人馬,南下伐宋。

果然金宣宗令樞密副使納合買住領兵十五萬南下攻宋,一路下來兵不血刃,所向披靡,基此,趙善湘連忙讓濠州的杜通判獻計獻策,杜杲擺了擺手,無奈說道:“大人的手下幕僚眾多,而下官隻是一個地方文官,又如何能給大人出謀劃策?若傳將出去,不僅毀了大人的名聲,就是子昕也難逃咎責。”

“大人既然憂慮,善湘也不強人所難,抵禦金人入侵畢竟不是文官的職責所在。”

其實趙善湘早就聽好友李鈺說過杜杲,說他從小就以前輩李綱為榜樣,立誌抗金,雪宋國之恥。此番話語意在試探李鈺所言是否屬實?

不出所料,杜杲隨即獻出二計:一是誘敵深入,一是斬斷退路。趙善湘完全領會,隨即讓人布置埋伏。

納合買住還以為是宋朝的宰相史彌遠已給寧宗皇帝說好了向金朝投降的所有條件,故而無人抵抗,一路來到江蘇。

當金軍來到江蘇的盱眙時,卻不見岸邊的船隻和浮橋,納合買住隻好搭棚做飯,準備好船隻,來日橫渡。而此時杜杲指揮躲在暗處的宋軍奇兵突然朝著金人猛力衝擊,一些金兵還沒明白發生什麼事情,就被宋人的奇兵砍斷手腳,痛得喊爹叫娘,鬼哭狼嚎。

納合買住隻好鳴鑼令金兵往後撤退,誰知金兵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不但有埋伏好的宋軍正規部隊,還有地方武裝,甚至山上土匪,可謂全民武裝,全民皆兵,不消幾日工夫,納合買住的十五大軍,隻剩區區三萬多人,納合買住隻好向金廷求助,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英王完顏守純竟然代表父親宣宗,要他回國接受審判。納合買住萬念俱灰,他一氣之下帶著剩餘的金兵投了宋營。

宋軍的勝利,讓江淮沿岸的百姓楊眉吐氣,也讓曾經當過濠州通判的陸子虞激動不已,於是他連忙從家鄉越州山陰(今紹興)出發,晝夜不停地騎著快馬來到濠州,說是要見用兵奇人杜杲通判。

陸子虞乃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遊的長子,見到杜杲,他一邊大聲誦讀著父親臨死前寫的《示兒》律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一邊緊緊地握著著杜杲的雙手,激動得熱淚盈眶。

杜杲長長歎氣,無奈說道:“子昕也許要讓子虞死去的父親失望了,因為現在不光是宋、金兩個國家,金國已是日暮途窮南下伐宋隻是為了國內政治鬥爭的需要,是回光返照的一種表現,而更北的蒙古則蓬勃躍升,如日中天,若還不及時更換腦筋,以金為敵,其結果,必然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其結果是金、宋滅亡,讓蒙古統一。”

子昕兄弟此話差矣,蒙古隻是大金帝國統治下的一個民族,又怎會如此強大吞並金、宋?莫非杜大人也學古人秦會之(秦檜,字會之)……”

“你陸兄弟如此說話,我趙善湘就要不高興了,說句良心話,剛開始善湘也接受不了杜杲私自放走金將完顏合達,認為他是同情敵國,向敵方示弱的一種表現,後來寧宗在禦書房裏召見了在下,說出了皇帝的無奈和苦衷,並要在下到監獄探望李鈺大人。”

“哦,子虞明白。”

陸子虞瞬即走到杜杲身邊,請求杜杲原諒他的唐突和冒昧。”

趙善湘笑了笑道:“杜大人胸襟豁達,又豈會爭長論短、斤斤計較?”

接著,趙善湘、杜杲和陸子虞便一起回憶了宋廷的過去和三人各自的所見所聞。

寧宗為皇時,南宋與金朝的關係日趨緊張。宋寧宗因不滿金朝蠻橫要求即按舊時的禮儀逆天行事,對自己倍受屈辱的地位深感不滿,因此他也支持太師韓侂胄和知陶門事蘇師旦的對金采取強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