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四年(1204年)四月,宋寧宗采納韓侂胄的建議,崇嶽飛貶秦檜,將嶽珂為嶽飛所作的辯白文書宣付史館,並追封嶽飛為鄂王。不久之後,宋寧宗改元開禧,取的是宋太祖“開寶”年號和宋真宗“天禧”的頭尾兩字,以示表南宋的恢複之誌。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寧宗下令削去秦檜死後所封的申王爵位和“忠獻”諡號,改諡“謬醜”,下詔追究秦檜的誤國之罪:“一日縱敵,遂貽數世之憂;百年為墟,誰任諸人之責?”寧宗此舉被後人認為是平反嶽飛案件最徹底的一次。通過這些措施,有力地打擊了朝廷的主和派,使主戰派得到了鼓舞,民心大快。同年五月,宋寧宗下詔北伐金朝,史稱“開禧北伐”。
宋朝軍隊不宣而戰,首先對金朝軍隊發起了攻擊。
開戰初期,宋軍收複了一些地方,但由於金朝事先得到了風聲,覺察南宋“將謀北侵”,已做足準備,在遭到進攻後立即進行了反擊。由於韓侂胄用人不當,中路軍統帥之一皇甫斌率軍攻打唐州時被金軍擊潰,接著在攻打蔡州時大敗於溱水,韓侂胄急忙把他撤了。北伐主戰場兩淮統帥鄧友龍等人也因兵敗潰逃而被撤職查辦。
不久,金軍就在東、中、西三個戰場上,同時對宋軍發起了猛烈進攻,宋朝軍隊由進攻轉為防守。在金軍的大舉進攻之下,真州(今江蘇儀征)、揚州相繼被金軍占領,西路軍事重鎮和尚原與蜀川的門戶大散關也被金軍所占。韓侂胄想通過吳曦在四川戰場挽回頹敗的局勢,但陝西河東招討使吳曦在金將完顏合達的勸說下,早已在四川暗通金兵,叛變稱王。這場戰爭於第二年以宋朝的完敗而結束。
接著就是兵敗之後的雙方談判。而對南宋來說,戰敗以後的和談是聲弱氣短的。作為勝利者,金朝自然提出了苛刻的條件。除了提出割地賠款之外,還要求將“開禧北伐”的主謀縛送金國。
在這種形勢下,朝廷中的主和派又形成了氣候,禮部侍郎史彌遠和楊皇後就是主要的代表人物。楊皇後因當年韓侂胄在宋寧宗挑選皇後的問題上不傾向於她而懷恨在心,同時她也認為北伐過於輕率。他們通過皇子向宋寧宗進言:“韓侂胄再啟兵端,將危社稷。”楊皇後也在旁邊勸說宋寧宗,但宋寧宗很猶豫,一時難以定奪。楊皇後擔心如果宋寧宗走漏風聲,讓大權在握的韓侂胄知道,後果將十分嚴重,於是就與禮部侍郎史彌遠、參知政事錢象祖等人密謀商議,設法除掉韓侂胄。
開禧三年(1207年)的十一月,韓侂胄在上朝的途中被殿帥夏震派出的將士挾持,殺死於玉津園中。當時寧宗聽說韓侂胄被押往玉津園,知道情況萬分緊急,他連忙下旨追回太師。
楊皇後一把奪過寫有旨意的箋條,對著寧宗如泣如訴:“韓侂胄要廢掉我和兒子,還殘害宋金兩國的百萬生靈!”見寧宗憂心忡忡且默然無語,楊皇後又大聲哭道:“若要追回他韓侂胄,就請讓我楊桂枝(楊皇後,字:桂枝,號:小妹。)先去死!”見此,寧宗隻好含淚作罷。
韓侂胄被殺以後,史彌遠立即派人把這一消息告訴了完顏珣,並以此作為向金朝求和的有利砝碼。此後的南宋朝政被史彌遠、錢象祖等人把持。經過與金朝的談判,按照完顏珣的要求,韓侂胄和蘇師旦的首級被送往金朝示眾。韓侂胄死後,宋寧宗對大臣說:“恢複豈非美事,但不量力爾。”
嘉定元年(1208年),南宋王朝與金朝簽訂了屈辱的“嘉定和議”,和議條款為:兩國境界仍如先前;嗣後宋以侄事伯父禮事金;增歲幣為銀帛各三十萬;宋納犒師銀三百萬兩與金。宋朝皇帝與金朝皇帝的稱謂由以前的侄叔改變為侄伯,比宋孝宗時期的“隆興和議”還更為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