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生健康漂亮寶寶護胎決定法(2)(3 / 3)

胎兒佝僂病的發生原因很多。一是不少孕婦患有慢性腸道疾病、慢性膽囊炎、慢性肝炎、慢性腎炎等病,這些病的存在會影響維生素D的吸收;二是孕婦不注意營養平衡,食欲減退,進食減少,偏食挑食,致使維生素D的攝入不足;三是由於冬夏天氣的過冷過熱,孕婦曬太陽過少,使皮內的脫氫膽固醇不能轉化為維生素D。以上幾種原因導致孕婦體內維生素D缺乏,影響鈣的代謝,使母體內鈣平衡失調。孕婦缺鈣,不僅影響孕婦的正常生理功能,對於胎兒來講,可使其骨骼發育、體重增長受到影響,發生先天性佝僂病。

可見,預防孕婦維生素D缺乏才能不使胎兒患佝僂病。孕婦平時要多曬太陽,患病後要及時治療,注意增加營養,奶油、蛋黃、動物肝髒、魚蝦、瘦肉及豆類,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孕婦可多吃一些含鈣豐富的食品如鮮牛奶、蔬菜等,骨頭湯等也應多吃。

預防胎兒先天性心髒病

先天性心髒病是胎兒在母體生長過程中的缺陷所造成的心髒結構的異常。這是由心髒在胚胎時期發生發育障礙造成的。在胎胚發育的第2~3周,心髒開始發育,由一組內膜樣細胞發育成原始管狀心,再經過分節、屈曲、旋轉、吸收、融合、再分隔等一係列複雜步驟,到第7~8周時,心髒發育基本完成,形成有完整功能的四腔,正常的心髒四腔分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右心之間由房室瓣間隔分開,各方發出大血管,互不相通。如果心血管發生異常,就使瓣膜生長不完整形成左心和右心部分相通或者是與大血管間的相通。原來從左心發出的血管開口卻在左右心之間。更有甚者,左右位置轉換了,有的因移位造成關閉不全,也有的可發生心髒瓣膜的狹窄等不正常的現象,如血液從左心流向右心就可造成右心或肺循環的血量增加,使心髒的負擔加重。又如間隔缺損,使右心的血流向左心,大量不帶氧的血流向全身,出現皮膚發紫現象。先天性心髒病是心髒的某一部分發育不正常致使心髒結構發生異常,這就可能導致心髒擴大、心力衰竭、喪失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以至縮短壽命。小兒心髒病大部分是先天性的。既然是先天性的心髒結構異常,那麼後天自然矯正的可能性是極其微小的(部分動脈異管未閉或小的間隔缺損,有極少數人可自然閉合)。沒有什麼藥物可以促使心髒繼續生長發育來彌補這個不足,隻有靠心髒外科手術才能夠矯正。患先天性心髒病的人,不論年齡大小,也不管症狀的輕或重,一旦確診,就應當及時爭取手術矯正的機會,以免隨著年齡的增長使病情加重,甚至失去手術的機會,遺憾終生。

患先天性心髒病的病因是非常複雜的,遺傳、社會環境因素、接觸有害物質等等,都有可能致病。多見的是母親懷孕時曾被病毒感染或發風疹所致,因此應從這幾個方麵進行預防。

預防胎兒宮內發育遲緩

由於某些原因,胎兒在子宮內生長發育遲緩,以至使胎兒小於同等孕齡的胎兒,這就叫胎兒宮內發育遲緩,引起胎兒宮內發育遲緩的原因有母體和胎兒兩個方麵。

母體

母親遺傳和環境因素影響較大。孕婦營養不良,尤其是蛋白質和能量不足致胎兒宮內發育遲緩。

胎兒

本身發育缺陷、胎兒宮內感染、營養不良、放射線照射。

另外胎盤形成異常,子宮胎盤血流減少,臍帶過長、過細,都可導致胎兒發育遲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