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生健康漂亮寶寶分娩決定法(2)(1 / 3)

人類的胎兒在通過產道時回旋前進,猶如動物的母親為孩子舔弄全身的作用。主要是因為除了人類以外,其他的哺乳動物都是四肢著地,不僅產道較短,產程也較為短暫,因此,在通過產道時,皮膚無法受到充分的刺激,呼吸中樞也無法啟動,所以必須以舔的方式來幫助。

在母親的舔撫之下,胎兒腦部受到刺激,開始可以呼吸。如果不舔胎兒的話,胎兒馬上會死掉。

臨產後要注意適當活動

有些孕婦,妊娠晚期稍微有些腹部墜脹感,就趕緊臥床,不敢有一絲亂動,這未免有些小題大做。其實,初產婦宮口開大4厘米以下,經產婦宮口開大2厘米左右,均可下地活動。適當的活動,能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消化,增加食量,為分娩宮縮提供能源,對於產程的進展有積極意義。

還有些孕婦,則認為“越活動生得越快”。於是,在臨產後就下地一直不停地走。最後,筋疲力盡,腿累得又腫又硬。這種過激的做法也不可取。生孩子的快慢,絕不取決於走多少路。關鍵是迫使胎兒出來的宮縮力的強弱。過度地走動與勞累,耗盡能源,不但不能促進分娩,相反,由於精力耗竭,還可導致滯產。尤其在初產婦宮口開全,或經產婦宮口開大4厘米以上,仍在地下走動者,則有將胎兒生出墜地摔傷引起臍帶斷裂及子宮內翻意外的可能。

所以說臨產前這兩種極端作法均是不可取的,要區別不同情況及產程進展階段,動靜結合,既要充分休息,又要適度活動。但當產婦有下述情況時應臥床:

合並風濕性心髒病、先天性心髒病、肺原性心髒病、高血壓性心髒病、心內膜炎及心力衰竭:

體溫超過38℃,風濕病活動期;

產前出血,陰道出血多於月經量;

血壓超過140/90毫米汞柱,或有頭痛、頭暈、眼花、胸悶、氣短等抽風(子癇)先兆症狀;

胎位不正,橫位、臀位,或頭位臨產後兒頭高浮;

重度浮腫、下肢靜脈炎;

早破水,以防站立時臍帶順羊水流出——臍帶脫垂;

胎兒宮內窘迫,胎心增快、減慢、變弱,或羊水內混有胎便。

臨產時要注意查肛

孕婦分娩時的“宮口”大小對胎兒能否順利娩出取決定性作用。當骨產道狹窄,骨盆腔的容積不足以通過變形的胎頭時,即出現難產。為了了解產程過展中宮口開大的情況,估計骨盆大小,及時發現兒頭下降梗阻及宮口擴張停滯,確定有無陰道分娩的可能性,常需進行“肛門指診檢查”,簡稱“肛查”。

肛查時,檢查者應帶無菌手套,或手指帶指套,套外沾少許潤滑油(花生油或液體石蠟等),示指經肛門插入直腸內,隔直腸前壁這層薄組織觸摸宮口。被檢者可有些肛門憋脹感和輕微不適。

進行肛查時,產婦仰臥於待產床上,脫光下身,兩髓關節及膝關節屈曲,兩腿立於床麵,並盡量分開,露出陰部,臀部下方最好墊上衛生紙。受檢的孕婦應盡量放鬆,不要亂動和收縮肛門。當檢查者的手指通過肛門時,孕婦應輕輕地咳嗽一聲,使肛門括約肌鬆弛,減輕不適感。被檢查者若能很好地配合,肛查可在幾分鍾內完成,檢查的結果也比較清楚,準確。

檢肛的間限由產程進展階段決定。宮口開大2厘米以前,每3~4小時查1次;宮口開大4~9厘米時,1~2小時查1次,宮口開全(1厘米)後,0.5~1小時查1次。整個產程中累計肛查次數不得超過11次。因過多的肛查有可能將肛門的糞渣帶入產道,增加孕婦宮腔及胎兒感染的幾率,故不宜多做。

做到順產的幾項措施

為達此目的,做好以下幾項:

做好孕期保健,注意適當的營養和體重的增加,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接受分娩教育,對於分娩有充分的心理準備。練習呼吸運動(腹式呼吸、胸式呼吸、短促呼吸),以備產時運用。

足月臨產前(妊娠37~38周),醫生要對孕婦的整個妊娠情況進行一次鑒定,根據產道、產力、胎兒三方麵,初步預測分娩是否順利。如果產道、胎兒正常,臨產後宮縮也協調有力,大多可順利分娩。

產程中的宮縮痛會影響產婦的情緒、飲食、大小便,甚至影響產程的進展。但是,有心理準備的產婦可做腹式呼吸以緩解疼痛,並配合醫生、助產士、護士,一般能夠順利度過產程。

宮口開全進入第二產程,便進入分娩的關鍵時刻。此期不但宮縮的強度和頻率達到高峰,而且胎頭壓迫直腸,產婦又要頻頻向下屏氣、用力,這是一個強體力勞動的過程,很是辛苦。隻要運用好胸式呼吸、正確用力,就會事半功倍,使胎兒順利娩出。

胎兒娩出後5~30分鍾,胎盤會自動剝離、娩出。分娩後產婦要留在產房觀察、休息2小時左右,減少出血。

足月胎兒未入盆的處理

在妊娠最後一個月,初孕婦的胎兒頭部應進入孕婦骨盆銜接固定而不浮動。但有少數初孕婦至妊娠足月時,胎頭仍未進入骨盆而浮動於恥骨聯合之上,造成頭浮。原因有下列因素:

部分孕婦是由於胎頭與骨盆不相稱,即由於孕婦骨盆入口狹窄,致使正常大小的胎頭不能進入骨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