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歐丹博士的生產過程影片,你會受到深深的震動。房間微暗,產婦微微屈膝,歐丹從後麵以雙手支撐著產婦。產婦的臉部表情著實相當安穩,陣痛發生時,完全沒有痛苦的表情,這才是真正的生產,這是不同於以往那樣令產婦感到痛苦的生產。
嬰兒出生之後,由站在前方的助產士接著,立即抱到母親的懷裏。此時,母親的表情則是充滿無法言喻的感動。
歐丹博士表示:生產是性的延伸,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因此,丈夫應該進入產房,一起陪同生產,與妻子聊天,為妻子打氣,撫摸妻子的背部及腰部,幫助妻子安心地生產,幫助妻子在生產時支撐身體。妻子平安生下孩子之後,丈夫應與妻子、嬰兒三人暫時相處一段時間。
自從醫院有第一次坐產實驗後,許多有關的研究報告及成果在醫學學會發表並受到重視,以往生產可能產生的危險,現在幾乎不存在了。
醫師們最擔心的就是坐產對胎兒的影響,結果發現有百利而無一害。對母親而言,不僅生產時非常輕鬆,需用力時也容易使力,此外,還可以縮短分娩的時間。而且,以此種姿勢生產,可使產婦與醫療者的高度相同(即麵對麵站或坐),方便彼此溝通,生產時也可以采用主動權姿勢,省力又省時。
配合接生的方法
經產婦宮口開大8厘米左右時,分娩就要開始了。而初產婦要等到宮口開全,經陰道口可看到胎頭時,分娩才即將開始。
通常,用肥皂、溫白開水及1/5000的新潔爾滅液依次衝洗陰部及大腿上1/3。衝後,再用75%的酒精紗球擦拭幹淨。若產婦有對上述消毒藥液過敏史時,應提前告訴醫生以便更換其他消毒液。當醫務人員為產婦衝洗外陰時,產婦不要隨意移動身子及抬高臀部,以免藥液向腹、背部流灑。外陰衝洗幹淨後,更不能用手去觸摸衝洗過的部位,以免汙染產台。
分娩時,產婦以采取何種姿勢為好,目前國內外尚在探討之中。有的國家試行“立位”或“坐位”分娩法。我國目前主張采取“臥式”分娩法。
胎兒的娩出,要靠子宮收縮力與產婦屏氣施加腹壓二者的合力。產婦分娩仰臥於產床上,擺正姿勢,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胎兒娩出的阻力及發揮腹壓的作用。仰臥時,兩腿股及膝關節屈曲,盡量分開,不要並攏。子宮收縮來臨時,產婦應長長地吸一口氣,憋一會,待有大便憋不住的感覺時,閉住雙唇,像解大便似的,用長勁,往下屏氣加大腹壓。同時,雙手緊緊拉住產床兩側的布帶,或抓住床邊,兩腳蹬住床,往下用力。產婦不可將勁用在脖子上,也切忌在用力時扭動身體或擺動臀部。產婦應將臀部坐在助產人員戴手套的手上,這樣可使會陰得到保護,防止胎兒經陰道娩出時撕傷會陰。宮縮間歇時,應抓緊休息,以養精蓄銳。待下次宮縮時,用同樣的方法加大腹壓。若在沒有宮縮時仍屏氣用力,單靠腹壓一種產力,則不能有效地將胎兒逼出。相反,由於體力的消耗,產力的分散,延長胎兒娩出的時間,胎兒在產道內滯留過久,胎頭被擠壓過度變形,可引起新生兒顱腦損傷、顱內出血、呆傻、癱瘓,甚至死亡。
當胎頭的後枕部(後腦勺)在母親的恥骨弓下露出時,助產人員將用手控製胎頭,使其緩慢地,以最小頭徑娩出。產婦必須聽從助產士的囑咐,停止屏氣,大口哈氣。如若不然,若在這關鍵時刻產婦不與助產人員配合,在宮縮的同時仍屏氣加腹壓,則可使胎頭急速通過尚未充分擴張的會陰,導致陰道及會陰嚴重撕傷,重者可波及肛門括約肌及直腸壁,使陰道和直腸貫通,造成會陰嚴重裂傷。若修補不當或愈合不佳,可遺患終身。
胎盤在胎兒娩出後大約10分鍾娩出,在娩出時,應注意不要全力加大腹壓。此時產婦也無任何不適感。若助產者在協助胎盤娩出,牽拉臍帶時,產婦覺腹部劇烈牽扯樣痛,則為異常現象,可能由於胎盤粘連、植入,子宮內翻所致,應立即報告醫生。否則可引起致命的痛疼與出血休克死亡。
總之,要想順利地度過分娩關,產婦必須與醫務人員配合,聽從指揮,須屏氣用力時,須屏氣,須鬆氣時,必須鬆氣,注意不要自作主張,給分娩帶來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