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醞釀反擊,於戰爭的頂點(1 / 2)

關於拓跋力微的未來走向問題拓跋詰汾並沒有聲張,他將這個當成了秘密,而知曉這個秘密的隻有他和他的兩個兒子,剩下的所有長老他一個人也沒有透露。

實際上做出這個決定對於拓跋詰汾而言也有一點臨時起意的味道,如果不是他兒子提出一句投降漢朝的提議,拓跋詰汾也想不出這個任務。所以說,否決一個提議非常容易,尤其是一個一閃而過還遠不成熟的想法更是如此,但是天才之所以寶貴的地方就在於他能夠用超出他人的想象力製造出一個個奇思妙想,如同羚羊掛角一般讓人防不勝防。

當然,空想家和成功者的區別就在於雖然靈感有了但是如何將這個靈感完善並付出巨大的努力去實踐並完成這中間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就是那著名的99%。至於1%和99%誰更重要,個人覺得1%就好像父母,決定著孩子先天的基因,而那99%則是後天的努力。

這也是拓跋詰汾將重擔壓在年幼的拓跋力微身上的原因,因為這個聰明的孩子擁有著屬於那1%的潛質。至於他身邊的拓跋匹孤,雖然也是一個努力的家夥,但是除了肌肉之外,他在其他方麵麵的成長實在是乏善可陳,拓跋詰汾自己就已經吃夠了腦子不夠用的虧了,更別說他還有一個光輝萬丈的父親用他的智謀將鮮卑部落變成了漠北第一強大的部落。

而且,不得不承認的是,李書實和他的西河郡兵給予拓跋詰汾的震撼也是巨大的。無論是山穀奇襲在智謀上的體現,還是呂布輕鬆戰勝自己那個頗有勇名的兒子以及童淵輕鬆鑿穿自己的三千人的隊伍在武藝上的體現,乃至於離石城城牆上那有條不紊的指揮,這些表現的共同結果就是將對麵的離石城打上了“強者”的標簽。

草原民族對於強者從來都是懷著尊敬的心情,能夠像強者學習是草原生存的不二法則,學習強者、尊敬強者直到自己有一天能夠戰勝強者。這種如同生物學中的森林法則一樣殘酷的競爭模式讓草原民族在惡劣的氣候和生存環境下發展到了今天的規模。

而當拓跋部覺得自己的實力已經足夠,隻要再擴大一下部落規模就能夠和草原上的那些曾經的強者競爭的時候,大漢或者更準確的說是眼前這座精英彙聚的離石城矗立在了拓跋部的眼前。怎麼辦?繼續學習唄~直到他能夠翻越他眼中的這座大山為止。

於是,第二天鮮卑各部還未集結的時候,拓跋詰汾就發布了一條命令,自己的二兒子拓跋力微準備挑選自己的玩伴,組建一支屬於自己的衛隊,希望各家族能夠配合。

由於和連準備對拓跋部動手的消息僅僅是在高層流傳,對於普通士兵為了不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而采取了封鎖消息的手段,所以整個拓跋部還比較平靜,再加上身為族長的拓跋詰汾宣布了這樣一個消息,反而讓拓跋部的士氣有了小幅的提升。

對於草原民族來說即使是十一二歲的小孩子也往往有了比較豐富的狩獵和放養牲畜的經驗,然後從中選取一些比較優秀的孩子帶到戰場上讓他們感受戰場的氣氛,這些人往往在回到草原後的成長會比沒有到過戰場的孩子快不少,也是各部落最精銳戰士的重要來源。

現在族長要為自己的二兒子選擇玩伴,這就意味著這些玩伴在長大以後能夠成為拓跋貴族的親兵,無論在待遇上還是地位上都會有不小的提高。如果能夠表現出色而獲得聯姻的機會的話那就更是出人頭地從此脫離普通的牧民行列。嗯,就好像那些太子伴讀一樣。

而實際上,第二天值得一提的似乎也就隻有這麼一件事了。什麼?你說還有攻城戰呐?

其實吧,第二天的攻城戰真的是沒什麼好說的。經過第一天的高強度攻擊,鮮卑一方作為攻城部隊顯然受到了更大的戰損,即使他們擁有更多的薩滿和巫醫可以為己方將士增加各種BUFF從而使得鮮卑部隊有著遠勝羯人的實力,可是在配合技巧更為嫻熟的西河郡兵的擠壓下卻並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畢竟他們一直沒能在城牆上構築起足夠的戰鬥寬度。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每一個登上城牆的士兵都必須麵對數個西河郡兵的近戰攻擊以及不知道多少個的弓箭手的遠程攻擊,甚至情勢危機的時候還有可能會遭受到程昱等人的法術攻擊,蟻多也能咬死象啊,更何況西河郡兵還都是屬白蟻的。

就算是能夠有機會讓幾個鮮卑士兵組合成戰鬥小組,獲得局部的數量優勢,卻還需要麵對來自西河的那些個強力武將的掃蕩。所以鮮卑人的登城部隊能夠守住幾個隘口讓後續部隊源源不斷的登上城牆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完全沒有再開辟新的戰鬥區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