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跟在張溫身邊的日子(一)(1 / 2)

李書實的主意其實並不算多高明,不過是考慮到三輔地區連日陰雨且羌人彙聚重兵超過十萬人,所以認為羌人的糧草恐怕會成為其相當大的負擔,如果能夠斷絕其的糧草供應的話那麼想必對於羌人的打擊會非常大的吧。

麴義也曾經說過,羌人的戰鬥風格有點類似於即時戰略中的“一波流”打法,或者說其真正踐行了曹劌的那段著名的“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理論。

開始的時候憑借其出色的戰鬥技巧和無上的勇氣如同洪水般向對手奔流而去,仿佛波濤巨浪一般將對手吞噬,可是如果對手能夠抵擋住羌人的第一輪攻勢並將局麵拖入僵持階段的話,那麼羌人的戰鬥意誌就會迅速消退並最終時對手的實力而選擇是投降還是逃跑。

這也是當年為什麼涼州三明能夠在對羌人的戰鬥中斬獲頗豐的原因,因為隻要挺過最開始的攻擊,那麼接下來是追殺幾百裏地還是納降數萬人都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不過也正因為這種頗有些詭異的戰爭方式,所以也養成了羌人“百折不撓”的精神,那就是降而複叛,叛而複降,隻要還有機會,那就不斷地進行著這樣的循環,直到某個屠夫的出現。

隻不過段熲殺光了東羌,西羌卻因為青藏高原以及大概是與其同出一源的氐人的存在而每每逃脫,所以他們依然繼續上演著他們前輩創造的曆史,尤其是其中最為著名的先零羌。

其實說起來羌人可以說是現在大漢邊疆各少數民族中與大漢融合度僅次於百越高於烏丸和蠻人的存在,其與中央政權的合作關係最早可以追溯到武王伐紂的時候,而其中最具有代表色彩的人物則是鼎鼎大名的薑尚薑子牙太師,似乎還和薑維是同一個祖宗。

雖然西周來自西北,可是對於已經入主中央的周王朝而言顯然西涼那個窮地方是比不上中原,所以周王朝消滅了西北草原民族的威脅後采取了分化瓦解的方式對待那些來自於草原的民族。聽起來很耳熟吧,其實曆史就是這樣讓人蛋疼的相似著。

曆史就這樣及其相似的,一個名為義渠的部落開始逐漸成長起來並逐漸成為當時還被成為西戎的西北羌人的領袖級人物並利用一笑傾國的褒姒成功脫離了周朝的管轄。

當然,估計褒姒這個長的禍國殃民的美女義渠當時沒能搶到,否則秦朝的那些個放牧的祖宗早就將其滅亡而不是等到後麵生出一段即使是秦始皇的老媽趙姬也比不上的風流韻事。

不過義渠還是滅亡了,滅亡在了秦王朝的手中,過程並不複雜,但是卻真實地闡述了“虎毒不食子,所以最毒不過婦人心”的理論(一笑)。當然,曆史上雖然有不少類似的故事,但是總體來說數量還是有限的,而且關鍵是那兩個兒子恐怕不是愛情的結晶而是屈辱的見證。

宣太後的故事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找,這位開創了中國史書中外戚專權之始的婦人的彪悍言論和彪悍事跡實在是相當之多,至於什麼蕭太後,什麼孝莊太後都遠遠無法與之相比。

好像扯得有些遠了,拉回來拉回來,繼續說眼前的事情,否則就要被說作者在湊字了。

也就是說,李書實的策略就是先斷羌人糧草,然後逼迫羌人與守軍正麵決戰,而不是讓羌人從容的利用其速度的優勢調動守軍並最終拖垮漢軍的部隊。

這個計策算不上多麼高明,甚至在某些方麵還有些粗糙,不過在張溫看來卻也已經比他能夠想到的主意好上不少,最起碼也比漢軍和羌人在這裏互相對耗然後讓羌人可以從從容容的將身後的大漢領土納入到其治下並最終形成一個由羌人主導的政權。

而且張溫也得到了一個不是很確切的消息,據說在隴西地區,另一支雖然名聲上不如湟中義從響亮,但是也是和湟中義從一樣接受傭兵生意的另一支義從的首領宋楊也舉起了叛旗,並似乎在隴西郡的枹罕縣建立了割據政權並自稱河首平漢王,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所以對於李書實的這個在這種情況下所能想出來的最好的主意,張溫投入了十二分的熱情。

至於李書實的安排,張溫雖然真的很希望李書實能夠讓出幾個優秀而又有經驗的將領,可是因為李書實的堅持而隻能作罷,同時李書實這不到千人的部隊雖說戰鬥力不錯,可是在數萬人的戰場上也不過就是個小浪花罷了,所以張溫將這些人都留在了自己的身邊。

一個是讓李書實作為參謀給自己出出主意,同時或許也有進一步了解這個少年的意味在其中吧,畢竟雖然從盧植的心中得到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但是張溫還是更願意相信自己的眼睛。

可實際上李書實為張溫提供了一個可操作的意見之後他便回到了長安城自己部下所在的旅店中,而且隨後便被通知第二天跟隨張溫的軍隊啟程奔赴前線。自此之後的三天,張溫好像將他完全遺忘了一般,沒有召見他也沒有派人傳達任何的命令。

不過李書實倒是並不在乎,因為從每天頻繁進出營地的傳令兵來看,張溫恐怕正在根據自己的提議醞釀著什麼龐大的計劃,雖然不清楚局勢將會發展成什麼樣子,但是恐怕漢羌之間在短期內的大戰將會讓形勢變得明朗起來,也必須變得明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