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豐富且洞徹戰場局勢的皇甫嵩勝了,不但陳倉之圍解除,而且還成功的斬殺了慌不擇路逃亡的王國。而焦躁易怒的公孫瓚敗了,不但損失慘重而且現在被困在了遼西郡管子城,已經彈盡糧絕,全軍陷入到崩潰邊緣,就連突圍的希望都已經徹底喪失。
如果公孫瓚一死,那麼整個幽州都會因此而懼怕二張和烏丸人的大軍吧。正是因為這樣的考量,新任幽州牧的劉虞終於露出了自己的“獠牙”。
劉虞並不是個能征善戰的將才,他也不認為自己有這方麵的才能。但是呢,沒有將才的劉虞在其他方麵卻可稱得上是一個完美的存在——學識淵博,為人儒雅,待人寬厚,再加上他出色的儀容以及富有磁性的嗓音,讓每一個見過他的人都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並很容易對他生出莫大的好感。最為關鍵的是,劉虞並不是偽君子,所以這份好感隻會增強而不會減少。
幽州因為經常遭受異族侵擾,所以頗為窮困,需要青、冀兩州補貼官務開支,但因為黃巾之亂的爆發導致交通斷絕,無法調度金錢。劉虞經過慎重考慮後決定開放上穀的邊市以促進和異族之間的邊境貿易,同時利用漁陽郡豐富的資源煮海為鹽、鑄山為鐵獲取了大量的收入。
劉虞的出色的內政能力還體現在他瞅準了經過黃巾之亂後大量來自中原的百姓流離失所成為可憐卻又麻煩的流民,於是他利用幽州相對而言較為穩定的局勢和較為空曠的土地,成功的令百餘萬來自青州、徐州一帶的流民流亡至幽州並安居樂業,使得幽州實力穩步提升。
而劉虞之所以能夠扭轉幽州飽受異族侵擾的窘境,吸引到大量移民的原因在於他在鮮卑、烏桓、夫餘、濊貊等民族和部落間享有的崇高威望。他的寬厚和公正讓各族在他執政期間都能按時朝貢,不敢侵擾。同時開放了邊市之後,生活水平提高的異族更是視之為再生父母。
當然,劉虞並非一個隻知道撒錢的老好人,所以才有了殺伐之氣極重的公孫瓚卻能在劉虞手下任職的結果。公孫瓚做黑臉,劉虞唱白臉,兩個人雖然理念不同,但是在劉虞的調動下,倒是經常能夠做出完美的配合,讓某些野心家不能妄動。
正因為有了這樣的背景,眼看著幽州的兵力被公孫瓚折損大半,幽州將要陷入到兵力空虛的窘境之中,甚至情況惡劣的劉虞雖不能提槍上馬,卻能夠達成兵法的最高境界。
不戰而屈人之兵!
劉虞利用它在異族之中崇高的威望,向那些跟隨叛亂的烏丸人表達了自己失望的情緒,同時也表達了隻要他們回到自己的部族便會既往不咎的保證。
劉虞開口,那成色比在西河的李書實都真,一時之間跟隨張純的叛軍人心浮動。對於他們而言,跟隨張純叛亂最主要的原因不過是看平日裏驕橫的公孫瓚不順眼,想要趁機報仇,但是內心多少也是有些忐忑的。現在公孫瓚已經吃虧了,他們仰慕的劉虞由發話保證了他們的安全,這似乎應該是他們最為理想的結果。
至於稱王稱霸或者割據一方什麼的,或許除了張純張舉之外隻要劉虞還是幽州牧,其他人就不會有這樣的想法——反正跟著劉虞混有肉吃有湯喝,安全且不用費腦筋,何苦啊。
所以,就連最應該有野心的烏丸首領丘力居竟然也私下向劉虞表示了歸降的意願。
由此可見,劉虞在幽州的聲望到底有多高,同時也可以知道後來殺了劉虞的公孫瓚到底有多麼遭幽州人民的記恨。當然,另一個原因是公孫瓚本身嘲諷能力就是一流。
實際上從劉虞出手的那一刻起,張純張舉的叛亂就已經走到了末路。更別說劉虞還發出了賞格,將張純和張舉的首級比作羌人大豪的首級,每一顆都價值不菲。可以說隻要弄到一個,那麼就有足夠的錢在幽州買田置地,下半輩子在劉虞的光環下向小豪強的方向努力發展。
這樣一來,張純張舉很無奈的發現,一夜之間,自己竟然連一個可以信任的人似乎都沒有了。
幽州的局勢漸漸露出了曙光,全國各地的局勢似乎也有一種撥開雲霧見青天的感覺。
可恰在此時,洛陽卻發生了一件事,讓這片大好的局勢蒙上了一層陰影。
作為大漢帝國最高統治者的劉宏,忽然暈倒了。
其實最為皇帝的劉宏最近一段時間雖然身體上還有些虛弱,但是心情卻相當不錯。
為什麼呢?
因為那個越來越不聽擺弄的大將軍何進被他劉宏略施小計便不得不收斂聲勢,乖乖的重新回到劉宏預定好的劇本上,那些蠢蠢欲動的朝臣也不得不暫時偃旗息鼓,韜光養晦。
劉宏究竟又做了什麼人怒人怨的事情呢?咦,我為什麼要說“又”呢?算了,不管了。
原來是中平五年八月由大將軍提議,劉宏批準的洛陽新軍——西園八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