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前夜(四)(1 / 2)

“這個消息可靠麼?不是你們這群家夥拿我們兄妹開涮吧。”

“這樣的事情咱家需要欺騙長秋宮麼?是真是假長秋宮自可去差人印證。不過咱家要提醒長秋宮的是,蹇碩如此做派怕是要將新帝的擁立之功一並拿下,所以長秋宮與我等現在怕已經是一根線上的螞蚱了。隻不過如果讓蹇碩得手的話,我等尚且可以交出權力,為了安定局麵,他蹇碩倒也不會拿我們這些老臣怎麼樣。可是長秋宮您與大將軍,隻怕是……”

“好了,不必再說了。如果此事當真,本宮自然記得爾等的這份功勞。”

“那麼咱家就在這裏先謝過長秋宮了。不過這事還請長秋宮加緊動作,否則如果大將軍有了什麼不測的話,恐怕憑蹇碩手中的權力和兵力,娘娘就是想翻盤怕也沒有能力了。”

“多謝韓常侍提醒,本宮自然醒的。歸雁,快些去把消息遞給大將軍,讓他小心些。”

雖然已經在深宮中居住多年,各種各樣的風雨也經曆了不少,但是何氏在如何處理這樣關鍵時刻的經驗上卻依然完全是空白。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做出判斷,完全就是看個人的素質和其背負的氣運到底是什麼。所以何氏雖然還有些將信將疑,但卻也對韓悝的話信了大半。

韓悝完成任務之後回去如何與其他十常侍商量進一步的行動計劃我們暫且不提,我們先將所有的鏡頭都集中到這一對兄妹身上,畢竟他們才是這場大戲的重要角色嘛。

至於有人就要問了,為什麼他們不是主角呢?話說這出大戲的主角現在還在河東和白波賊在山裏捉迷藏呢,一時半會兒沒見著好機會,這位主角大人是不會出來亮相滴~

“長秋宮,那個韓悝不是和我們不太對付麼?沒什麼這一次又來幫我們,他的話能信麼?”

一個何氏所信賴的貼身宮女對忽然前來“投誠”的韓悝表現出了十分的不信任,畢竟在一般人看來,蹇碩和十常侍矛盾再大,他們也都一樣是宦官,和站在士人一方的大將軍那是水火不容的兩個陣營的人物。這種人物會在宦官一係仍然可以掌權的未來下突然過來“投誠”?

別說一個小小的宮女不太相信,估計就是某些大臣他也是不相信的。

“大將軍,那韓悝在這種時候傳遞出這種消息,其中的意味讓人懷疑啊。”

“隻是董太後剛剛阻止長秋宮對陛下的探視,沒過多久就讓大將軍前往覲見的話,恐怕也隻有陛下才能讓太後改變心意了。當然,也有可能陛下已經不測,對方想要秘不發喪並矯詔大將軍覲見然後加以謀害,最終達到瓦解我等的目的。”

“可是那蹇碩與十常侍是穿一條褲子的,怎麼可能韓悝會透露給我們這樣的消息,莫不成其中還有更大的陷阱?讓我等不敢妄動,而後作用大義的名分強行讓新君即位?”

“隻怕為了這擁立之功蹇碩已經和十常侍之間鬧翻了吧,所以對方才如此不懷好意。”

“可是若是太子殿下登基,我等又豈會讓那些宦官猖狂。怎麼看那些十常侍也應該選擇與蹇碩站在一起而非與我等啊?”

“向我等‘投降’?你就不要做夢了,這不過是那些十常侍投石問路的一步棋而已,如果我們斷然拒絕的話,他們當然會立刻轉而支持蹇碩。隻不過如果我們給他們開個口子的話,或許他們會和蹇碩窩裏鬥也說不定,畢竟對於蹇碩這個小卒子,他們可是非常看不上眼呢。”

“……”

眾人七嘴八舌的討論著,大家都是在這趟渾水裏混過許久的經驗豐富之輩,所以對於韓悝的舉動立刻就能分析出各種各樣的論斷來。隻不過就因為聰明人太多了,所以分析的結論也是五花八門層出不窮,而且每一個看上去都很有道理,又都有些破綻。

這些人是說的過癮了,可是卻苦了一個人。誰啊?我們的大將軍何進。

如果現在的何進能夠穿越時空見到官渡之戰時的袁紹的話,或許兩位大將軍之間會有非常非常多的體己話要說,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吐一吐如何分辨和采納身邊海量的謀士所進獻的那些更加海量的計策謀略的苦水。雖然看著很熱鬧,但是實在是聽著心煩啊。

可問題是這位為其出謀劃策之人都是各地頗具名氣的“名士”,不是你的下人,聽著心煩可以大吼一聲“閉嘴”就能解決問題。你不但要做出一副虛心受教的模樣,而且適當的時候還要發表一些不斷太過糟糕的言論來附和他們。總而言之,為了不讓你的名聲變成“出門臭三裏”進而遭受到壟斷了知識傳授的整個士人階級的抵製,你必須耐著性子聽下去。

不過,再怎麼冗長的發言也有結束的那一刻,保持了一段時間的“微笑雕塑”之後,何進終於迎來了世界平靜的那一刻。隻不過事情顯然並沒有因此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