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信念與意誌Ⅱ(1 / 2)

“主公,前鋒已經全線崩潰,我們馬上就要麵對董卓軍了。”“準備的怎麼樣了?”

“多虧前鋒的諸位將士的奮戰,我們已經構築了一道簡易的防禦設施,雖然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但是用來牽製敵軍還是可以的,而且我們還給董卓軍準備了一份大禮。”

“很好,讓公孫伯圭和劉玄德順著我們給他們留下的通道迅速撤退到後方,一會還有用得到他們的時候。接下來的戰鬥……唔……久聞韓刺史麾下有當世名士審正南,不知可否割愛。”

“……呃,啊,啊……盟主既然有所命,那是正南的福氣。我等共同討賊,何分彼此。”

“韓刺史秉持大義,紹佩服。那麼接下來的戰鬥就請正南多多費心了。”

雖然袁紹這種當人麵挖牆腳的舉動顯得非常不地道,不過一來審配在韓馥那裏實在是不得誌的很,這位與田豐相仿脾氣的男人著實不是什麼好相處的家夥,即使他的確想到有才;二來比起對袁紹的芥蒂,韓馥現在對公孫瓚和劉備的怨恨可以說僅次於董卓了,他已經把自己派出去的部隊全軍覆沒的所有責任都按在了兩人的頭上,對袁紹的行為反而不那麼在意了。

好吧,如果將責任推到公孫瓚的頭上倒是沒啥冤枉的,劉備嘛,稍稍有些躺槍的嫌疑。

不過這一切都不要緊了,隨著劉備和公孫瓚的部隊撤回到中軍休整,董卓軍與聯軍中軍的大戰算是進入到了高潮階段,雙方都開始逐漸露出自己的獠牙。

與此同時……

“胡文才和楊整修竟然這麼快便突破了聯軍中軍前部?!你確定胡文才是這麼說的!”

“小人萬分肯定!討逆大人繳獲韓馥軍帥旗一麵,公孫瓚軍帥旗一麵,劉備軍雖然沒能獲得較大戰果,但是對方已經向後撤退。”

“除了這三家之外還見到其他諸侯的部隊了麼?”

“稟丞相,不曾見到。討逆大人認為敵人中軍前部不會超過三萬人。”

“哼,按照胡文才的尿性,隻怕他麵對的敵人應該不過超過一萬五。嗯?”

原本還老神在在的董卓忽然神色凝重了起來。他沉吟了片刻,才繼續對傳令吩咐道:

“告訴胡文才和楊整修,小心一點,聯軍能人不少,不要輕易著了道。”

傳令兵一走,他便換來兩位親衛,讓他們向位於兩翼的李傕和郭汜傳達自己的命令:

“敵人極有可能以重兵從兩翼中的一側或者兩側進攻,爾等務必加緊步伐保護側翼安全。”

之後董卓又向樊稠下達了加速行軍的命令,臉上這才舒緩了些許。

“恩相為什麼會認為敵人的主攻方向在兩翼而非在中路防備我們的進攻呢?袁紹隻怕不應該是那種輕易弄險之人吧,如果他的中軍過於薄弱豈不是將戰局導入一種看誰先被擊破的局麵了麼,如果那樣的話聯軍不但要冒巨大的風險而且勝算也並不一定很多吧。”

李儒長於謀劃,尤其是廟堂之上的謀劃更是一流水準,可是到了戰場上,尤其是決機於兩陣之間,李儒的水平或許還比不上董卓麾下的那些個沙場宿將們。

“如果袁紹想要與我決戰於中軍,那麼前軍絕對不會突破的如此之快,而且即使突破也會層層設防,不讓我放有喘息的機會,最終借助地利的優勢將我軍的攻勢截住,逼著我軍無功而返即可。不過如果他真的這麼做的話就需要那些個諸侯齊心協力,否則很容易被我們抓住破綻,稍有不慎便會大敗虧輸。不過此法最大的優點便是利於袁紹見勢不妙的時候奔逃。”

“至於說袁紹的勇氣……文優啊,看樣子你還是喜歡用朝堂上的那一套看到戰場上的勝負,所以你才會有這樣的感覺。雖然不能說錯,不過有的時候卻總是低估了勇氣所帶來的變數,想一想袁紹當初在洛陽的舉動,即使我們真的投鼠忌器,但是在外人看來袁紹的所作所為難道不險之又險麼?聯軍各路諸侯心思各異而且實力也參差不齊,袁紹雖然有些本事,但是他不過是把握住了大勢而已,對於小的細節上的把握他還差的太遠,想必他或者說他身邊的智謀之士很清楚這一點所以才設下了這樣的戰術,為的就是用袁紹的勇氣帶動其他人,雖然依然會有人在戰鬥的時候生出一些小心思,但是站在了道義製高點的袁紹和貪生怕死的袁紹的差別可就是天差地別了,想必其他諸侯即使不會全力以赴至少也要有所交代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