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策·濁流,這是策士所掌握的最為基本的水係策略,操縱夾帶泥沙的水流衝擊水中的戰船或者人員,雖然強度有限,但是因為水流中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有的時候會產生不少意外的收獲。當然,對於這些意外驚喜也請不要過分期待,畢竟是“意外”嘛。
不過如同現在這樣,雖然地上積水已經快要沒過小腿肚,作為原本幹燥的地麵,混雜在水中的泥沙所占的比例顯然比水要多的多,所以凡是被這個策略擊中的董卓軍士兵,不是眼睛被泥水所遮蓋,徹底迷失了方向,就是嗆了一肚子的泥水,即使在戰鬥中僥幸活下來,戰後恐怕也很難繼續存活多長時間——這年頭可沒什麼瀉立停,痢疾拉肚沒吃自然不可能停下來。
風策·旋風,這是騎馬策士所掌握的最為基本的風係策略,刮起一道具有攻擊性的旋風,對敵方部隊進行攻擊。雖然不能攻擊建築物也無法攻擊林間的部隊,但是說起來這個風策當中最為基本的策略卻是在戰場上最為活躍的策略之一,尤其是和火策係列相結合,耗費的MP不多,但是可以有效的促進火勢的蔓延以及保證火勢的方向。
當然,同理與毒煙和毒霧這樣的策略進行配合,可以有效擴大毒素的範圍,尤其是對毒煙這個並非是大氛圍的技能的提升最為顯著。不過美中不足的是采取這種配合對於毒藥的毒性要求比較高,畢竟很多岐黃之物濃度高的時候是毒藥,可濃度低了反而成了補藥。
雖然那種例子就好像維生素或者鈣中毒一樣是少數極端特例,但是卻容不得那些精研此道的道士們不注意,畢竟如果害人不成反而幫助了敵人,那絕對是要找塊豆腐撞死的啊。
至於用這個道術的原理做一些有利於己方的事情,則完全值不回票價,畢竟那些風水士們手裏的BUFF簡單且有效,而且論起恢複效果來說或許還比不上或許是四大文官職業唯一共通的法術——那個傳說中即使是物理職業也不是沒可能學會的神技·小補給。
當然,在這樣的天氣下,毒煙基本上最後都變成了毒水,落到地上再被濁流送到敵方士兵的皮膚上、眼睛中、肚子裏,那效果……嘖嘖嘖,真是聞者動容見者傷心啊。
而且因為所使用的策略都是最為基本的策略,所以MP的消耗非常有限,哪怕使用的有些頻繁也無須擔心,既然文官職業如此眾多,那麼理所當然相應的後勤問題也是完全不用擔心的,神秘水甚至更為珍貴的神秘酒都有著充足的準備,如果不是怕喝的太多會鬧肚子或者醉倒的話,或許董卓軍的前線將領們已經準備下達後退的命令了。
這也可以稱得上關東和關西之間最大的差別。
雖然大漢已經可以做到下轄的每一個郡都至少會有一座聖獸神社,也就是說比起李書實穿越前所在位麵的曆史上對於知識的普及程度要好上很多,但是相比較於每一個郡麵積以及人口,但是因為入學門檻的緣故,神社教育實際上依然更傾向於精英教育。
既然是精英教育,那麼底蘊深厚的世家豪強自然更加占據優勢,而且因為畢業的學生除了外出做官之外還有一條路便是留校任教,如果說是寒門士子倒也罷了,如果是那些家族子弟那就有得瞧了,他們基本上會將當地的神社學院變成發展自己家族的工具——不但是因為可以通過其培養自己家族的子弟,而且還可以從這其中尋找到優秀的寒門士子通過結拜、聯姻等手段將之變成自己家族的一份子,至少也會是自己家族重要的助力。
正因為這樣,他們會將家族的資源大量投入到當地的神社上,努力提高神社的實力,所以經過數代乃至數十代的發展,存在於各地區的神社之間的差異便逐漸產生。
這就好像現實社會裏的著名大學一樣,也許一開始或許是中途因為某位知名學者成為校長或者某一院係的主任,隨後便會引來一批人才和出色的學生,隻要不會發生大規模斷檔事件,那麼幾代以後該所大學或者專業便會成為全國都要矚目的存在。
當然,這樣的大學和專業在吸引投資和經費上那也絕對是出色的,除非其腐朽到了一塌糊塗。
艱苦的地方能夠磨練人的品質,所以悍勇的士兵大多出自欠發達地區,但是學術的傳承卻需要耗費巨大的資源,所以越是經濟發達地區學術氛圍也就越加的濃厚。
很多人都曾經聽過武俠小說中那句經典的“窮文富武”,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於中國著名的兩大發明上,一個是蔡倫發明並被後人一代代改良的造紙術,另外一個自然就是畢昇的活字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