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沒有想到啊,數個月以前鮮卑人還攆得我們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可是到了現在,竟然被我們追得如同喪家之犬一般倉皇逃竄,真真是讓人吃驚啊。”
“誰說不是呢。其實啊,當初我們之所以輸得那麼慘隻怕有很大原因是因為那叛徒狄靡與鮮卑人早有勾結,蓄意誇大了鮮卑人的威脅,讓我們錯誤的估計了對手。而且還在戰鬥稍稍有些不利的時候主動潰逃,動搖了軍心,這才讓我們慘敗於對手。”
“是極是極,如果不是叛徒狄靡,隻要我們咬牙撐一撐或許就會像今天那樣戰勝對手。”
“是啊,就因為我們不了解對手,又被叛徒錯誤的信息所誤導,才有了那樣的結果。而漢人與鮮卑人交手多年,雖然實力上差了一點,但是相互之間比較了解,所以有了我們烏孫的強兵,自然就能將鮮卑人打得落花流水。其實隻要我們不被錯誤的信息誤導,我們的本事並不比漢人差,而且我們隻會我們的士兵能夠做得比漢人還要更好嘛。”
“對嘛,今天這場仗不就證明了這一點嗎,在我們英明的指揮下,鮮卑人比起上次還不如。”
類似的對話在不少烏孫籍將領中流傳著,當然同樣也有不少人抱著與之相反的觀點,他們之間或許還有些爭論,但是普遍來說爭執的並不算厲害,畢竟哪怕再怎麼自大的烏孫將領也是不得不承認漢人中還是存在了幾個他們無法戰勝的紳(bian)士(tai)級人物。
不過不論是持有怎樣的觀點,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烏孫人此時此刻士氣高漲、氣勢如虹,他們恨不得立刻將鮮卑人包了餃子一口氣吃下肚,會不會撐到先放一邊去。
當然,在鮮卑人斷後的士兵拚命地阻擊下,烏孫人始終與鮮卑人保持了一段距離,稍稍不留神便會讓鮮卑大軍脫離他們的視線範圍,畢竟山穀之中彎彎繞繞,視線並不是很開闊。
而也正是這樣的原因,讓他們不得不加快腳步緊跟敵人,沒有停下來探查周圍環境的時間,畢竟在山林間烏孫人的斥候能力顯然無法與草原上相比,如果不停下來進行搜索,斥候們或許會和大部隊走散也並非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雖然聽起來有些令人不可思議。
雖然烏孫境內並非沒有山民這樣以山林為生的人群,但是烏孫廣袤的土地和稀薄的人口決定了這個國度的戰爭主要還是靠戰馬,除了赤穀城王庭部隊因為赤穀城周邊的地形而使得他們還比較重視登山這樣的運動,其餘的烏孫士兵基本上參軍的第一標準便是騎術。
順便一說的是赤穀城的部隊基本上都是從其他部隊抽調的精英所組成的。
這也就意味著那些拙於騎術的山民基本上沒有多少參軍的機會,所以你也就可以想見在山地專業斥候這方麵烏孫的短板到底有多大。
你說鮮卑人同樣如此?
拜托這裏是鮮卑人選擇的戰場好不好,就算再怎麼不擅長山地作戰至少附近的地形也應該已經勘察的八九不離十,否則你以為他們為什麼能夠在山間穿梭卻並沒有發生太大的混亂,否則就算是有英勇的士兵拚死斷後,亂哄哄的隊伍也會拖累行軍的速度。
就這樣,不知不覺中,鮮卑人已經消失在了山林的深處。
“喂,我說啊,你覺不覺得這裏的地麵似乎有些黏黏糊糊的,家鄉那裏就算是下大雪也絕對不會是這樣一種感覺,戰馬走在上麵感覺好別扭。”
“你這樣一說我也有這種感覺,這裏的雪並不算厚,但是戰馬的移動卻並不順利。”
“是啊是啊,跑得越快這樣的感覺越明顯呢。”
幾個烏孫的士兵小聲地議論著,雖然這樣的行為並不符合軍紀,但是因為現在正處於追擊“殘敵”的過程中,而且他們討論的也並非什麼傷士氣的話題,所以附近的將校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做沒聽見。而事實上他自己也是有著類似的感覺,隻不過似乎並不是每一下都有類似的感覺,僅僅是隔了很長時間才會出現一小段距離。
大概是被大雪掩蓋了什麼東西吧,山裏的腐物比較多,說不好踩了什麼東西。
軍官懷著這樣的想法,雖然很少進山,但是卻也曾經聽過這樣的傳言,雖然那些傳言大多都是同僚間於酒酣耳熱之際說出的東西,水分之大就連他自己有的時候都隻能無奈搖頭。
“想那麼多幹什麼,還不如考慮考慮一會怎麼多殺幾個鮮卑人,多得點戰利品。”
搖了搖頭,那名烏孫小軍官一夾馬腹,緊緊跟隋著大隊人馬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