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戰場的攪局者(1 / 3)

“之前與並州軍、西涼軍甚至是羌人交手的時候還沒覺得,現在怎麼感覺這些擅長騎射的士兵是這麼的討厭啊!抓又抓不住,突破又突破不了,這仗真是沒法打了!”

“西北的時候皇甫將軍不是命令我們紮好營寨謹慎防禦,便是逼著羌人在我們選擇好的戰場決戰,那些後路被斷的羌人想要活命自然不能與我們兜圈子,隻能硬衝我們的防線,這仗自然就好打。至於並州軍,人家將我們當成了後路被斷的羌人,而他們是不能後退一步的我們,你說那仗會打成什麼樣子……”至於西涼軍,那些在董卓的影響下喜歡橫衝直撞的“野蠻人”就算同樣擅長騎射這種技能但是使用的幾率已經快要無限接近於鴨蛋了。

“不過這樣也不錯,敵人采取這樣的手段雖說遏製了我們的度,但是這不也正說明敵人已經沒有餘力繼續進攻下去了麼?否則他們的選擇就應該是殲滅我們而非這種不痛不癢的拖延,怎麼說我們也該對留在渤海的士兵報以足夠的信任吧,雖然或許被公孫瓚那匹夫打了個措手不及,但是隻要他們有了反映的時間,那匹夫總不能將整個渤海郡殺成白地。”

醜、顏良和高覽三個人一邊指揮部隊與前來襲擾的公孫軍弓騎兵部隊周旋,一邊還尚有餘力在馬背上討論戰局的發展變化,順便再殺掉幾個不那麼開眼進入他們“射程”的敵人。

麵對氣勢洶洶的公孫瓚.劉備聯軍,雖然魏郡的戰事眼看著就要到達尾聲,鄴城就好像一個已經被剝光了所有可以遮體衣物的絕色少女擺在袁紹的麵前等待他的最後一擊,但是權衡再三過後,袁紹終於還是放棄了眼前誘人的蛋糕,將主力調轉方向投入到了阻擊聯軍的線路上。

畢竟與雖說即將到手但是終歸還未到手的鄴城相比,作為根基的渤海郡在這個時間段的戰略價值顯然要高得多,無法拿下前者頂多讓袁紹的霸業延遲一段時間,可是無法拿回後者那麼對於袁紹而言那他可就真的成了無根之萍,喪家之犬。

袁紹現階段所倚重的幾位謀士雖說已經隱隱出現了某些派係對立的苗頭。但是在這個問題上的意見卻是空前的一致,讓原本心便已經有所權衡的袁紹此時更加確信無疑。

更何況另外一件事的出現也讓他徹底絕了先解決鄴城再回師與公孫瓚決戰的幻想——雖然在知道公孫瓚.劉備聯軍橫掃兩郡的第一時刻袁紹便封鎖了這一消息,但是袁紹這邊的豪族本來就在本地擁有著廣泛的人脈,再加上公孫瓚在戰術成功後刻意將消息散播了出來,哪怕因為這些消息來自於敵方可信度會打上一些折扣,但是想要證實卻也並非難事。

所以位於魏郡的豪強部隊很快便出現了很大的騷動,甚至出現了瓦解的跡象——假如袁紹真的固執地繼續留在這裏的話。局勢顯然將會滑向這一步甚至更深。

所以哪怕為了保證自己在冀州世家豪強們的支持度,袁紹也不得不解除對魏郡的圍困。調集兵力阻擋來自於北方如同疾風烈火一般的攻勢。

當然,冀州豪強雖然因為聯軍的進攻而產生動搖,但是大部分家族的家主卻僅僅是對局勢表現出了一定的擔憂,並沒有直接化身為牆頭草什麼的。畢竟比起周邊其他的野心家,袁紹終歸無論在陣營屬性上還是能力上都算得上優質人選,如果綜合各方麵因素考量更是上上之選,在劉虞明顯無意自立的背景下,他們也很難放棄對袁紹的支持。

所以隻要袁紹表現的不令他們太過失望,他們也還願意繼續支持下去。唯一與之前稍稍有所區別的是。在力度上或許會有一定的縮減,至少也要給自己留條後路不是。

與世家豪強們紛紛開始新一輪的腦筋運動會不同的是,袁紹現在除了對公孫瓚和劉備的舉動充滿了憤怒之外也多少有一點點慶幸的情緒回蕩在心間——至少,在公孫瓚和劉備突襲之前,袁紹已經將自己和主要手下的家小從渤海遷了出來,同時跟隨那些家眷的還有原本囤積在渤海的各種物資,所以說在各種損失上袁紹未必有公孫瓚想象的那麼大。

能夠出現這種情況還多虧了袁紹麵對即將到手的魏郡有了“遷都”的想法。

渤海郡雖然是袁紹起兵的地方。因為在黃巾之亂受到的影響比較小且經過袁紹數年的經營,已經變得非常的繁榮,作為渤海郡治所的南皮更是成為可以媲美鄴城、江陵的繁華之城,但是縱使南皮再如何繁華,袁紹以及他手下的謀士們卻都並不會因此而多一分眷戀,他們的目標可是星辰大海……哦不。是打進甲子園……也不對,是稱霸全國……好吧,這個雖然總覺得還有些不對勁,但是總算勉強一用,至少麵對機關的幹擾能做到這一步也不容易了。

不論南皮還是渤海郡都位於冀州的東北部,不但地理位置靠近邊鄙,而且就算在冀州境內距離南方經濟發達的魏郡也是有些遙遠。除了更加靠近青州可以方便袁紹的青徐攻略之外,南皮實在是沒有什麼足以讓人將其當做拿下整個冀州後的政治心的理由,更不要說其遠離大漢的政治心洛陽可以算得上是最大的罪過。

所以從一開始袁紹與手下謀士們心目理想的統治核心便不在南皮,哪怕後備的選擇很多。

其呼聲最高的便是從大漢立國開始便經常成為冀州治所的安平郡信都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