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上上下下的感覺——這真的不是電梯Ⅶ(1 / 3)

“主公,袁本初似乎因為怒極攻心,突然暈倒在了戰場上,雖然這個消息在第一時間被其手下封鎖,但既然我們這邊都收到消息,彧還請主公早作打算。”

對於突然傳來的消息,曹操先是猛然一驚,隨後便是深深的無奈。

抬頭看了看不遠處任憑督戰隊如何斬殺也無法遏製頹勢的士兵,同樣作為長社城外那個火雨之夜的親曆者,曹操很清楚比起督戰隊的大刀對生命的簡單威脅,李書實身上所環繞的那層神秘更加讓人恐懼,以致於就連那些將軍和督戰隊本身都不那麼堅定,更別說普通士兵。

而在更加遠的地方,袁紹軍雖然在一批出色的基層軍官的指揮下還未出現更大的混亂,但是袁紹這個主心骨的倒下對其的影響難以估量,而且這種影響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擴大。

作為袁紹的好基友,曹操對其的了解還是頗為深刻的。

他清楚袁紹絕對不是那種輕易就會情緒激動甚至在關鍵時刻掉鏈子的豪傑。

可偏偏袁紹就在這樣一個關鍵的時刻倒了下去,那麼突然以致於讓所有人都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覺更是為他的身上增添了幾分悲壯的色彩。

突然到了讓袁紹羽翼下的那些手下們都產生了一種錯覺:這倒下的真的是那個袁本初麼?!

不是因為他們不認識不了解袁紹,反而恰恰是因為太清楚袁紹對於這個政治集團的意義,才會讓這些手下們因為他的倒下而徹底的慌亂起來。

而在這個慌亂的時候還能夠想起要封鎖消息安定人心已經是他們智力出眾的最好體現了。

就好像如果沒有了董卓。西涼軍便能夠在一夜之間變成散沙一片一樣,袁紹的身上同樣牽扯了太多的利益,聯係和期望,他背負了太多人對於這個亂世的訴求和希望。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袁紹與董卓這對宿敵之間倒是頗有幾分的相似之處。

“我原以為那些說袁紹承受的壓力太大的消息不過是誇張之言,可沒想到……”

想到這裏曹操再一次忍不住苦笑著搖了搖頭。

這一陣子袁紹身上的有些大。

這是曹操從各種渠道中所得到的消息。

事實上當時曹操僅僅是將這些消息當做笑話一樣處理,畢竟袁紹一路走到現在可並不是那種溫室裏的花朵,各種各樣的大風大浪也沒少經曆,抗壓能力隻怕比起一般的精英來還要高出許多,哪怕無法和曹操這個麵黑心更黑的家夥相比。但比起張邈之流或許還是能夠勝過的。

可是偏偏就是這樣的袁紹在眼下這個看上去並不是很絕望的場合出了這種岔子。這就讓曹操不由得不重視起之前所聽聞的那些或是捕風捉影,或是確有其事的情報來。

事實上隻要稍稍分析一下就可以發現,袁紹此時所承受的壓力的確比想象中的要大很多。

對外,隱藏在幕後的劉虞為其編製了一張大網——正麵需要承受來自於北方公孫瓚和劉備的壓力。旁邊有李書實在不安分的敲邊鼓。背後則是依然掙紮著的韓馥。

對內。在外人看來袁紹席卷冀州一片形勢大好,可是與袁紹經常鴻雁傳書的曹操卻很清楚這並不能掩飾他治下並非鐵板一塊的事實。

其實就算沒有那些書信曹操同樣很清楚大漢地方上的那些豪強實力到底已經膨脹到了何種程度,尤其是黃巾之亂後的這幾年。借著當年靈帝劉宏的詔令以抵禦黃巾軍的名義修築了規模更龐大防禦力也更堅固的塢堡且編練了更多的私軍讓那些原本就在地方上橫行的豪強們有了更多對抗中央所任命官員的底氣。

這些軍隊的戰鬥力或許參差不齊,但是其中強悍者如自己麾下的李進、李典所部,還有新近加入的史渙所部都算得上令行禁止的優秀部隊。這樣的豪強如果有了二心,就算袁紹大軍在側能讓他們收斂一二,可當袁紹的部隊都被牽扯到對外的戰爭中無暇他顧的時候,這些人的野心就會如同春風吹又生的野草一般肆意滋生起來。

最重要的是,袁紹治下的情況與李書實梳理並州和兩河時的還不盡相同——當初李書實是受到了數量眾多的地方世家豪強的聯合抵製,激烈者如河東豪強世家直接反叛,狡猾者如並州豪強世家采取冷暴力不合作,卻是都將自身的立場置於李書實的對立麵。

對待這樣的情況雖然讓人感到棘手,但既然分屬雙方,那麼自然可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各種手段相對而言可以稍稍肆無忌憚一些,以後反而有了安撫的空間。

可是當袁紹想要對那些惱人的家夥采取行動的時候,卻發現對方基本都已經在表麵上向自己效了忠,甚至在袁紹有精力處理他們的時候表現得還都不錯。於是再想要處理他們就變成了袁紹軍的內部問題,這也意味著如果沒有足以信服的借口或者通天的手段,那麼袁紹的行為很容易引起整個世家豪強階級的集體恐懼和兔死狐悲。

比起冀州的土著們,袁紹畢竟隻是個外人,待在冀州的時間滿打滿算不到一年的功夫,他此時所擁有的最大資本便是自己的聲望,可偏偏這隻要稍有不慎便會受損乃至於失去的東西。

外有強敵環繞,內有心懷惡意者窺視於側,自然讓袁紹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如今一場關鍵性的大戰又是如此的跌宕起伏,以袁紹的神經都有些快承受不能了。

隻不過……

“本初啊,孟德我也是愛莫能助啊……”

看著眼前依然不見好轉的局麵,雖然不至於撤退離開。但想要替袁紹力挽狂瀾卻也不可能。

不過唯一讓曹操稍稍安心的是,將作為生力軍也是威脅最大的曹操軍打潰後李書實的部隊並沒有趁機乘勝追擊,反而是將注意力轉移向袁紹軍的身上,尤其是那支雖然實力較弱但是體力卻還算充沛的偏師,承受了大部分的攻擊,看上去李書實僅僅是在打壓袁紹軍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