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洛陽懷古(1 / 3)

“太陽光金亮亮,雄雞唱三唱,花兒醒來了,鳥兒忙梳妝……”

李書實最近的心情相當不錯,這不僅僅是因為初平三年的春天風調雨順眼瞅著應該是個好年景,更重要的是某隻已經神隱了許久的美女終於歸來,並將帶回來的那些奇奇怪怪的種子和塊莖趕在春播結束前撒入土地中,讓人對幾月後的收獲期有了更多的期盼。

雖說高產作物什麼的都是靠肥料堆出來的,畢竟高產也需要遵守質量守恒,那些多出來的產量不可能憑空出現,所以說如果種植高產作物卻不能保證肥料的供給,那麼結果隻能是數年以後土壤中的肥力被徹底榨幹,變成根本無法種植的荒漠。

這樣看起來高產作物的出現似乎也隻能小規模種植,而無法大麵積推廣。

不過不得不說並州加上河東地區的確是個寶藏多多的地方。

肥料中最為主要的元素便是氮磷鉀這三樣。其中鉀元素和氮元素可以從河東地區收集,而磷礦石則可以從雁門地區進行開采獲得。或許以這個時代的技術水平或許無法讓高產作物遍及並朔地區的每一個角落,但對百姓而言這已經是堪稱天賜的“祥瑞”。

“硝質與鹽同母,大地之下潮氣蒸成,現於地麵。”

《天工開物》這本書所描繪的一切固然不是這個時代,而是千餘年後曆經變遷的容貌,李書實對這樣的書籍也不過是泛泛讀過,久仰大名而已。可作為一位曾經向往成為戰爭販子的中二少年,至少他還記得裏麵的曾經說過,在四川、山西和山東出產的硝石很有名氣。

反正將大概的東西交給專業人士,自然就會有一群人為你跑斷腿,雖然看上去似乎有些不太人道,不過對於那些手下們而言這也不是第一次,自然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反正最後總會讓大家得到不少驚喜。

磷礦的問題也是如此。固然山西比起西南的雲貴和荊襄儲量和質量都無法相比,可怎麼說這玩意全國幾乎到處都有分布,挖出來小範圍使用大概應該是可以滿足需求了。

至於這些礦石和提煉出來的硝石如何讓它們變成可以使用的肥料……

抱歉,大漢每一個縣都有專門因為善於種田而提拔起的官吏。將這些人彙聚起來想必應該是可以搗鼓出點東西的,畢竟你要相信人民的智慧嘛~

反正李書實表示自己這是依靠群眾,信任群眾,是很高級的執政理念,絕對不是趁機偷懶。

嗯,畢竟還有更加重要的事情需要他來處理啊。

有看官問有什麼大事能讓李書實不去關注國之根本的農業呢?

這答案自然是被劉表攆出南陽的袁術,終於在豫州休整完畢,舉兵北上兗州了。

當然,這隻是一個引子罷了,真正讓李書實感興趣的。是來自南陽的一封來信。

這是駐紮在武關的西涼軍集團核心成員張濟通過其侄子張繡轉給自己的一封信,信中的內容不多,除了提及了如今長安日漸糜爛的形式之外,最為重要的便是張濟在心中提到其對掌控長安城的李傕、郭汜二人日漸不滿,有從西涼軍**的打算。故此希望能夠從李書實這裏借得兵馬糧草之助,供其得到南陽一郡,權作棲身之地。

這封信立刻引起了李書實的興趣。

那可是南陽盆地啊,雖然從黃巾起義一直到現在才不到十年的時間就經曆了黃巾軍、“青天高三尺”李書實、孫堅、袁術、劉表加西涼軍的輪番襲擾搜刮,可是那裏作為天下往來的要衝之地還擁有著豐沛的水係和較為肥沃的土壤,從來不會有人忽視那裏成長的潛力。

而且,隨著從西涼逃到並朔的流民越來越多。哪怕一向來者不拒的李書實現如今都感覺有些難以承受,十萬人撒在並朔的大地上或許翻不起多大的浪花,但數十萬人呢?數十萬戶呢?

擴張,不但要擴張,而且擴張的區域還要能安置這麼多的民眾。

放眼四望,卻唯有南方是最為合適的。

那裏不但有李書實垂涎的南陽盆地。更有被八關所封鎖的天下中心——漢都洛陽。

洛陽這個地名在李書實的觀念中地位一直有些別扭。

這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古都,與公認的十三朝古都西安比起來也毫不遜色——東西周分別在這兩地修建過都城,東西漢在分別在這裏安家落戶,就連盛唐也是一個做國都,一個做陪都。

甚至比起地處西北的西安。位於古中國政治版圖中央的洛陽有著更多的優勢。

但是,不論是五行中還是現實裏,中央這塊地方都注定是戰亂之地。歐洲的十字路口德意誌要麼是一盤散沙,要麼就必須麵對來自四麵八方的攻擊,縱然英傑輩出也架不住四周的群狼,而洛陽則更是一次又一次的毀於戰火,重建,摧毀,重建的輪回著,最終將原本的地位讓給了距離其不遠的汴梁城,然後因為各種天災最終失去了往日的榮光。

甚至還不如屹立千年的西安,至少還擁有著西北門戶的位置。在新時代即將來臨的時候,承載了新的責任和希望。

所以對於一個現代的靈魂,洛陽在其印象裏不過是一個生產牡丹的地方,而除此之外……抱歉,李書實對這座古都實在是缺乏什麼概念性的印象,更別提對其有著深入的了解。

可是在這個時代,洛陽帶給李書實的卻是最深的震撼——對這座城市的曆史,也是對這座城市的回憶,更是對這座城市曾經創造出的那無比的輝煌。

還記得當初第一次踏入這座城市,看到那高大的城牆和來往的人流,或許對於一個現代人而言那的確不算什麼,畢竟鋼鐵的森林中矗立著更加高聳的建築也圈養著數量更多的人類,可是在這個時代生活的時間長了之後,才會體會到那種與眾不同的震撼——就好像一個鄉下人第一次進城一樣,一切都那麼的好奇,一切又都那麼的夢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