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北方狼禍(1 / 3)

襄平郊外的山穀中,村民們可以在那裏自由自在優哉遊哉的生活著,但對於襄平城內的那些“大人物”們而言,這個世界卻是如此的複雜,又或者說他們需要思考的東西太多太多。

“那個伯固又派人過來了麼?”

“是的,按照其名為大加實為丞相的優居所言,伯固已經時日無多,正為立嗣之事憂愁。”

“知道伯固打算立他哪個兒子作為繼任者麼?”

“伯固原本有三個兒子,長子男武早亡,其妃又無子可以繼承王位。剩下的兩子,按照優居與伯固手下名為主簿實為大將的然人所言,稍長一些的拔奇有勇力而不孝,且對我等頗有怨言,常酒後發狂言,欲將我等繩之於其丸都城門之上。而伯固最小的兒子伊夷模,聰慧賢能,幫助國王治理地方的時候依照才能聘任官員,甚至就連農民和奴隸如果有才能的話也可以成為那位伊夷模的臣子,所以這個小兒子得到了群臣的擁戴。”

“既然那個叫做什麼……一一,(伊夷模)對對對,伊夷模,伊夷模,這些高句麗人的名字真是拗口。既然群臣都屬意伯固的小兒子,又何必找我這個不相幹的外人去商量呢。”

“還不是因為伯固表示對我遼東的尊重麼。”

“哼!不過是一派胡言罷了,他們這麼說你就真的這麼信了麼!”

“當然不,當然不是,隻不過既然高句麗用這件事來試探我們,我們若是不予以‘回複’,這實在是有些太對不起這麼一個好機會了,屬下實在是有些不太甘心。所以有些僭越了。”

“哼哼,還知道自己僭越了,行,腦子不糊塗,既然還不糊塗,那麼就該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了吧。”

“是,屬下會看好那些高句麗人,不會再給他們趁亂搞小動作的機會。”

“很好。這一次其實的確是個好機會,隻可惜現在的局勢有些不太對勁,若非如此,小小的高句麗竟然敢和我玩陽奉陰違,真當我公孫度是軟柿子隨便捏的嗎!”

高句麗,一個盤踞在大漢東北的附屬勢力,就算稱之為大漢的附庸國也不為過。領土主要集中在現在中國吉林省東部與遼寧省東北部,另外勢力膨脹的時候也可以將觸角伸向北朝鮮東北部地區,與那裏的濊、貊等部落一較高下,又或者和東邊的沃沮人來上一場說戰就戰的戰爭,不過總體而言,他們還是更喜歡像西部和南部已經被充分開發的地方擴張。

高句麗被稱為是扶餘人的“別種”,也就是說他們的祖先是至少也是與扶餘人有著密切關係的存在,可以認為這是一個扶餘部落所建立的異族政權。

也正因為如此。可以確定的是高句麗並不是後來王建所建立的那個高麗王朝政權的先祖,雙方之間並無傳承關係。高句麗以及後來的高麗國傳承到唐代的時候就因為屢次對中原王朝的擴張而最終被唐朝所滅,領土完全被新羅吞並,至於王族血脈更是不知道流落到了什麼地方。

至於王建,不論說先祖是太原王氏,又或者其他來自中原的氏族血統,卻是與高句麗的先祖完全便是南轅北轍。就好像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人們還姑且可以將之算作是延續了漢朝血統的王朝。但是劉淵建立的漢國和劉知遠建立的後漢顯然不會有人將之作為漢朝的延續。

同樣印度的莫臥兒帝國的建立者是自稱自己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子孫的帖木兒的後裔巴布爾建立的王朝,史學界會將之當做是蒙古帝國的延續麼?

高句麗生於白山黑水之間,自然不會對那些起伏的山巒和茂密的原始森林有太大的興趣,所以雖然光武帝劉秀登基後便選擇依附,而且從原本被王莽降到了侯爵的爵位一躍升到了王爵。但卻並沒有讓高句麗人感念漢人給予的恩惠,反而與其他邊境的異族部落一樣,不斷對漢王朝的邊境采取蠶食政策,今天攻擊邊兵,明天劫掠邊民,後天燒殺搶掠,從東漢建國到現在,雖然東漢政府偶爾會對其采取懲戒式的征伐,但絲毫不能熄滅其貪婪之心,反而愈演愈烈,令東北邊塞的玄菟郡、樂浪郡丟失大量國土,遼東郡也遭受到其愈發猛烈的蠶食。

可以說若沒有別的變故,或許百年後,遼東半島將完全歸其所有。

完全不需要等到北魏時期無心東顧的時候才完成這一壯舉。

是的,這個所謂的“變故”便是如今坐落於大漢邊塞尚且還不能完全算是割據勢力想要成為“遼東王”的野心家公孫度。

說起來這公孫度與李書實之間還有著少許的關係,當然這所謂的關係並非兩人之間有什麼親戚的關係。

當初董卓臨朝主政的時候,就對東北的高句麗不斷對大漢的襲擾相當不滿,雖然東北的遼東郡對於他而言實在是太過遙遠,實在是伸手難及,但這並不意味著他不想解決這個問題,尤其是上一任的遼東太守楊終在張純、張舉的叛亂中被殺後這一職位一直空懸,所以董卓專門為此事向朝中的文武百官尋求合適的人選,希望他們能夠舉薦能人解決這個問題,而這個征求的範圍,顯然也包括了對董卓背後的皇帝表現出了恭順態度的李書實。

身處並州的李書實自然管不到遠隔千裏之外的遼東,這種事情他原本是沒有必要參合的,但也不知道是不是曆史的慣性,雖然徐榮在何進死後所引發的洛陽動亂中被李書實帶到了晉陽,遠離了洛陽的政治圈,可公孫度依舊還是找上了這位與他有同鄉之誼的老將軍。

說是有同鄉之誼,不過是公孫度的自稱罷了,雖然出生在遼東,但公孫度很小的年紀便跟隨父親到玄菟郡定居,也是在那裏成為了郡吏,並在玄菟郡太守公孫琙的資助下娶妻並被舉為“有道”。也就是有德行之人步入仕途,可以說公孫度完全紮根於玄菟郡,就好像韓遂一般。

李書實雖然在士林中沒什麼名氣,但身為牧守一方的州牧卻也可以算得上是當朝重臣,更何況李書實的背後還有當時擔任朔州牧的盧植,那可是士林當中也算得上響當當的人物。隻要能夠讓李書實將他舉薦給盧植,並獲得盧植的推薦,則戍守遼東之事便可以說是板上釘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