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準備回歸的孫策(1 / 3)

“這時間還真是剛剛好,老道原本還想著這些小夥子練好了以後找個機會到什麼地方練練手,隻是沒曾想那些山越人便自己送上了門,倒是讓老道省了不少心思。”

皺了皺眉,孫權掃了眼前這二十來個人一眼,便收回了自己的目光。

才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原本四十人的團隊就變成了如今二十剛出頭,接近一半的淘汰率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殘酷無比,可是作為全程“觀摩”了他們訓練的孫權,卻依然並不信任他們的實力,不覺得這些意誌力足以從鬼門關前走回來的戰士們對他能夠有什麼幫助。

“道長,這……不是小子懷疑您,隻是他們僅僅隻是進行了一些耐力方麵的訓練,最多也不過是學習了一點點互相配合的技巧,至於其餘的方麵,他們真的能夠肩負起那些重任麼?”

是的,這才是孫權感到眼前這些目光呆滯的戰士們無法信任的真正原因。

畢竟無論怎麼看,眼前這群呆若木雞的家夥,這些沒有受過太多武藝訓練的家夥,能力上也就比普通士兵稍稍強上一些,但是比起部隊裏那些通過搏殺爬上來的都伯和百人將,卻根本無法相提並論,就算是作為親信培養的,可是這起點也未免太低了點吧。

更別說看這些人如今呆呆的模樣,就算是作為貼身侍從使用也會覺得太傻。

當然,考慮到才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於吉老道就已經將這些人訓練到了這種程度,看起來就算孫權立刻讓他們去送死他們應該也不會皺眉頭,可以說絕對是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不過如此的程度,在孫權看來可絕對沒有能達到“畢業”的水準啊!

“嗬嗬。二公子多慮了。二公子需要的是一些能作為‘人盾’的勇士罷了。若是覺得他們現在還無法滿足二公子的要求,那麼就在實戰中放手去鍛煉他們吧,相信隻要他們不死,用不了多久就能讓二公子刮目相看。”

“……那麼,小子便拭目以待好了。”

雖然對於於吉老道的回答還是有些不太滿意,但是考慮到這段時間以來於吉老道在自己這裏積攢下來的信任度。孫權最後還是沒有繼續反駁下去,或許就連他自己在心底裏也是抱著“於吉出品,必屬精品”的念頭而對這些於吉老道似乎是速成的產品抱有很大的期待吧。

總而言之,加上這二十餘名親隨,孫權討伐掀起叛亂的山越人的部隊可以開拔了。

雖然自己的兄長孫策領兵在外,但是有老將朱治坐鎮,想來也應該不會出什麼大問題。

再一次踏上行軍的路途,孫權覺得自己此時的心情有些複雜。

很有些忐忑,也很有些期待。想要通過這次征討為自己正名,但又擔心自己的不成熟會拖了自己兄長的後腿,畢竟這一次山越豪帥之所以在一番試探後如此果斷地掀起叛亂,除了因為留守的孫策軍在孫權和秦鬆、陳端等人的主持下選擇以忍讓和安撫的姿態讓那些山越的豪帥們覺得孫策遠征後後方空虛,同時也是因為隨著孫策軍與荊州軍的戰事日趨白熱化,整個江東地區都開始流傳孫策軍戰事不利的消息,更加堅定了那些山越豪帥反叛的決心。

雖然說流言這東西從來都不缺少各種誇大之詞,但這一次江東地區流言數量如此之多。版本如此之豐富仿佛傳謠者親曆一般,卻也著實打了留守的孫策軍一個措手不及。

而更加讓孫權和兩位孫策留下的謀主感到無奈的是。前線的戰事雖然不似流言中所說的那般糟糕,但是卻也絕對稱不上樂觀,至少局勢的發展已經開始出乎孫策和周瑜的預料。

“沒有想到啊,這劉景升竟然有著如此魄力,竟然不顧大將被擒,背後不穩這樣極為不利的因素專心致誌與我們死磕到現在。甚至我們的水軍在他們麵前完全占不到多少便宜。公瑾、公奕、幼平,水軍現在是什麼情況,還能否與荊州軍全力一戰。”

一邊敲著身前鋪著附近地圖的桌子,一邊皺著眉頭盯著眼前的三個人——周瑜、蔣欽和周泰,也是孫策軍當中原本負責水軍操演和作戰的主要負責人。

三個人互相看了看。最終將視線聚集在了蔣欽身上,畢竟三個人之中,周瑜經常需要待在孫策身邊幫助他處理一些事情,周泰則被孫權要到身邊幫忙處理軍務以及保護安全,也就是說整個孫策軍的水軍到了後來完全就是由蔣欽一個人主管,哪怕還有程普、黃蓋,以及宗室的孫賁、孫河等人也都或多或少關注過水軍的問題,但主要的負責人卻依然還是蔣欽一人而已。

“我軍的水軍雖然有著很深厚的底子,但**成軍的時日還是不長,對付一般的勢力倒也完全沒有問題,但如果對手是荊州軍,不論是數量還是質量,我們都很難占到便宜。從幾次交手的結果已經可以看得出來,荊州水軍不愧是長江水道上的一支勁旅,如果能夠再給我軍一到兩年的時間,再多造一些艨艟鬥艦,讓彼此間的配合更加默契一些,那麼還有戰勝荊州水軍的可能,可是從現在的情況看,若是強行出戰,結果隻會更加糟糕。”

“是啊。如果我們的水軍現在不求主動出擊,那麼在陸軍的配合下,還是能夠震懾住荊州軍的,可若是主動出擊葬送掉水軍最後的力量,那麼擁有水軍之利的荊州軍便能夠封鎖住整個長江水道,到了那個時候我們恐怕就連這來之不易的戰果也很難保住。”

看到孫策一臉不敢的模樣,周瑜也很是心疼,可作為孫策最為倚重的左右手,他卻不得不將實情告知給孫策,也隻有這樣才能讓孫策做出最為正確的決斷。

當然了,很是了解孫策脾氣的周瑜也已經做好了孫策真的要孤注一擲的時候如何陪他瘋到底的種種計劃——雖然從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周瑜絕對不會希望這種情況出現。

吸氣。呼氣,再吸氣,再呼氣;拳頭捏緊,鬆開,再捏緊,再鬆開……就這樣往複了十數次。孫策看起來似乎終於平靜了下來,雖說這種強行平靜的舉動對身體並不是什麼好事,但孫策也知道這種時候對部下發火並不會對問題的解決有什麼幫助,反而會讓部下感到更加不安。

畢竟會出現這種局麵,他孫伯符作為決策者也是要承擔很大的一份責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