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不是在鄉下隨意慣了,姍姍養成了不講衛生的習慣。爸爸媽媽一讓她洗澡,她就推三阻四,更別提飯前洗手、刷牙漱口這些重複次數較多的習慣了。因此姍姍已經有了好幾顆蟲牙了,肚子也經常疼。
在學校裏姍姍幹淨整潔的校服沒穿幾天就變得很髒。爸爸媽媽不斷地提醒、警告、責備,也都沒有效果,姍姍仍然把自己弄得一塌糊塗。媽媽看到自己的女兒像是一隻又髒又臭的小豬,非常苦惱。
在幼兒園裏,姍姍的表現也不盡人意。上課她遲到了,發現自己的位置上沒有椅子,於是她就站在那裏等著,也不主動和老師說自己沒有椅子,自己也不知道去尋找椅子。
班裏的孩子還不認識自己的名字,於是老師剪了許多不同的圖案,讓孩子們自己選擇喜歡的圖案貼在杯子上,通過這種方式,解決了水杯的歸屬問題。可是每次喝水,姍姍還是找不到自己的杯子,總是希望老師幫助她找。
姍姍的父母搞不明白,為何孩子會如此?後來才知道姍姍不在父母身邊的那段日子,爺爺奶奶對她過於嬌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讓姍姍完全不懂得獨立,任何事情都等著別人替自己完成。
姍姍如果不能改掉依賴別人的毛病,恐怕長大成人之後在社會上將難以立足。獨立是在沒有壓迫的情況下自願自覺地行動傾向。獨立是人生存的基本條件,有獨立性的人不僅善於行動,而且善於思考,遇事能夠合理安排自己的行動步驟。
女孩要想成為真正受人愛戴的公主,不是靠著某種能控製別人的強勢來實現的。女孩們要想受到公主的禮遇,不是靠別人的幫助,不是靠外表的華麗,而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實現。
獨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現之一。女孩從小學會獨立生存的技能,對自己的生活、學習質量以及成年後事業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滿都將產生重要的影響。
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是英國前首相。她其實不算上一個政治天才,她的成功離不開父親的教育。
瑪格麗特的父親羅伯茨是一個鞋匠的兒子,通過自己的努力,開了一個小雜貨維持自己的生計。父親愛好廣泛,熱衷於參加政治選舉。瑪格麗特從小受到父親的影響,博覽群書,尤其對政治有著濃厚的興趣。
瑪格麗特的家教很嚴格。父親一直很注重培養女兒的獨立性,他希望瑪格麗特能夠有主見,而不是盲從和依賴他人。
瑪格麗特10歲的時候就開始在父親的雜貨店裏幫忙,父親總是根據她的能力為她布置一些任務,而且絕不允許瑪格麗特說自己無法完成,因此年幼的瑪格麗特從小就顯得比同齡的孩子更為獨立和能幹。
瑪格麗特曾經羨慕自己同伴有著閑暇的時間去玩,但是在父親的嚴格教導下,瑪格麗特明白,玩耍與學習之間,她必須自己做出一個選擇。她放棄了和朋友一起玩耍,而是做對自己而言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閱讀。
這樣的家庭教育培養了瑪格麗特的高度自信。她常常在學校裏聽別人演講,然後她總是一個人站起來大膽的提問。而其他的女孩膽怯的不敢開口。到後來,瑪格麗特開始尋找機會自己做演講,當時演講水平並不高超的她對別人的議論並不在乎,一直保持著獨立自信、我行我素的個性。
瑪格麗特在父親的悉心栽培下,終於從一個普通女孩成長為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叱吒風雲的政治家,連任三屆的英國首相,執政時間長達12年,被稱為“鐵娘子”。她執政期間,政績卓著,讓很多人都非常欽佩。
瑪格麗特·撒切爾受人尊敬,是因為她事業上的成功。而她的事業的成功,絕不是一個偶然,而是通過自己的獨立、努力、勤奮爭取到的。
很多父母都望女成鳳,但是有多少父母是像瑪格麗特的父親羅伯茨那樣教育自己的女兒呢?很多父母把自己的女兒像公主一樣嗬護著,卻忘記了獨立自主對女孩成長的重要性。今天女兒在父母身邊的時候,父母可以幫助她,但是當隻剩下女孩獨立麵對現實社會的時候,女孩會不會因為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而選擇墮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