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自我管理的能力(4)(1 / 3)

但她隨即深信,任何事情的發生必然有其因果,且最終一定會對有益於我!因此,她堅強地麵對這一切,並試著交了男朋友。然而,就在她的人生再度有起色時,又因患乳腺癌而切除了兩個乳房。縱有千般不如意,但她始終相信,任何事情的發生必有因果,且最終一定有益於我。

當她的母親歉然地對她說:“寶貝,真的很對不起,把你生成這樣。”她卻回答:“媽媽,您把我生的太好了,這樣我今天才有這份熱忱把自己的經曆與體驗與他人分享,化阻力為動力,化恐懼為力量,為自己在每個困境中找出值得收藏的禮物!”

成功的人往往擁有積極的心態,而積極的心態來源自與樂觀豁達的性格,以及不斷的自我激勵。要知道,一個人無論多堅強,都需要愛和勇氣的力量,缺乏對自己的激勵就無法擁有足夠的熱情。

但是,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所以對待困難的態度就十分重要。困境可以激發我們的潛力,從內心挑戰自我是我們生命力的源泉。善於激勵自己的人,才能走出困境,才能鑄就自己的成功。真正的力量來自內心,來自於對自我的認可和不斷的超越。

教孩子學會自我激勵,不僅能使孩子的潛能充分發揮,最終達到自我實現的目的,還能讓孩子始終保持飽滿、和諧的心靈,從而以積極的心態去開創輝煌的前程。

培養建議

建議一:幫孩子樹立一個自我激勵的目標

有什麼樣的目標,就會走出什麼樣的人生。儒家經典《中庸》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人生也是如此,給自己一個目標與計劃,才能更好地掌握人生。明確的目標,可以激勵出奮鬥的熱情,指引行動的方向。嶽飛以“盡忠報國”為目標,奮殺疆場;孫中山以“天下為公”為目標,領導起辛亥革命;周恩來總理以“中華崛起”為目標,為人民國家鞠躬盡瘁……自我激勵的動力來自遠大的目標,和對成功的期待。一個有目標追求的人,才能凝聚繼續向前的力量,並不斷地用它激勵著自己努力和奮鬥。

在1972年的墨西哥奧運會馬拉鬆比賽中,一個黑人選手在膝蓋受傷的情況下,憑著堅強的意誌堅持跑完了全程。

在他到達終點時,其他的選手早已跑完回去休息了。其實能否跑到終點,都不會有名次,但他依然堅持跑完全程。

當他到達終點時,記者問他:“是什麼力量讓你堅持跑完全程的呢?”

他回答說:“我隻是不斷告誡自己,一定要跑完!”

這位選手的自我激勵精神,贏得了全場觀眾熱烈的掌聲。

他以終點為目標,不斷地激勵自己,才能克服傷痛並最終到達目的地。所以,父母應該幫孩子樹立一個自我激勵的目標,這樣才能使他在遇到困難時有前進的動力。孩子真正的人生之路,是從有目標時開始的。毋庸置疑,自我激勵的最好辦法,就是幫孩子樹立一個遠大的目標,並鼓勵他百折不回地為之努力。

建議二:讓孩子學會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

成功者遇到困難總是用“我要”、“我能行”、“一定會有辦法”等積極的意念鼓勵自己,於是便能克服困難、不斷前進,直至成功。失敗者遇到困難,總是挑選容易退縮之路,對自己說:“我不行了,還是算了吧。”所以,就會陷入失敗的深淵。

成功人士與失敗人士的差別在於,成功人士常擁有積極的心態。怎樣才能擁有積極的心態呢?很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善於使用積極的心理暗示。心態對孩子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他對生活有著良好的期許,才能激勵著自己走向成功。

1991年,一個叫坎貝爾的女子徒步穿越了非洲,戰勝了森林和沙漠,通過了400千米的曠地。當有人問她是如何完成這令人難以想象的壯舉時,她回答說:“因為我說過‘我能’。”當問她對誰說過時,她說:“對自己說過。”

父母可以讚許孩子,讓他知道自己是多麼為他驕傲自豪;老師可以讚許孩子,他是多麼的勤奮、努力。但孩子不能一直依賴父母和老師的讚許獲得自信,還要依靠自己內心的動力而前進。所以,父母不但要幫孩子樹立遠大的目標,還要讓孩子學會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比如“我很棒”“我一定能考好”、“我是個很受歡迎的人”……

教孩子經常對自己給予肯定,有助於讓他樹立自信,擺脫自卑。堅持在心理上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培養積極的心態,是孩子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