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1 / 2)

馮蠱歸附後,李淵以其轄地設置高、羅、春、白、崖、占、林、振等八州,任命馮盎為上柱國、高州總管,封吳國公,不久改封越國公、耿國公。 Ww W COM

雖不知道馮蠱是怎麼想的,但總的來馮蠱為維護國家的統一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可是馮蠱雖然歸附了大唐,但是卻一直不曾到長安覲見皇帝,他手下又管理著嶺南八州的土地和人口,朝中自然有各種傳言南方很多州郡也有奏報馮蠱有反意,之所以不入朝是害怕被扣下

等貞觀元年,新皇李世民登基一年,這種傳言甚囂塵上,讓自覺英明神武的李世民忍不了了,命將軍藺暮等江、嶺數十州兵前去討伐

好在最後被明鏡魏征給攔住了,魏徵勸諫:“中原剛剛平定,嶺南路途遙遠、地勢險惡,有瘴氣瘟疫,不可以駐紮大部隊。而且馮盎反叛的情狀還沒有形成,不宜興師動眾。”

李世民不高興的:“上告馮盎謀反者絡繹不絕,怎麼能反叛的情狀還沒有形成呢?”

魏徵答道:“馮盎如果反叛,必然分兵幾路占據險要之地,攻掠鄰近州縣。現在告他謀反已有幾年,而馮氏兵馬還沒出境,這明顯沒有反叛的跡象。各州府既然懷疑馮氏謀反,陛下而不派使臣前往安撫,馮氏怕死,所以不敢來朝廷。如果陛下派使臣向他示以誠意,馮氏欣喜能免於禍患,這樣可以不必勞動軍隊而使他順從。”

李世民聽後覺得有理,所以沒有出兵,並且派遣員外散騎常侍韋叔諧、員外散騎侍郎李公淹持旌節往嶺南慰問馮盎。馮盎則讓他的兒子馮智戴隨著使臣返回朝廷。

其實,馮蠱並不是多麼不尊重大唐皇帝,多麼不想到長安,他心中的擔心自然是有的,但阻撓他到長安的最大原因還是嶺南的另一方勢力,和冼氏齊名的俚僚人酋帥談殿

談殿從武德六年開始就叛亂,和馮蠱搶地盤打得不可開交,有這麼一個心腹大患在,馮蠱怎麼可能安心到長安

而嶺南大亂,談殿和馮蠱開戰,除了他自己野心勃勃以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要算到李淵頭上

唐朝武德六年,欽州總管寧長真進貢合浦大珠,李淵以道遠勞人為由不受。引至嶺南眾酋長的不滿,認為朝廷拒收禮是將要出兵攻打嶺南了,寧長真與談殿、馮暄等人商議要反唐,南合州刺史寧純因忠於唐而反對,寧長真與高州領馮暄、談殿及越州刺史寧道明聯合附近各溪峒領圍攻。

寧道明被州人殺死,寧長真相繼陣亡。於是,馮暄、談殿大亂,為搶奪羅州地盤朋友反目,相互攻掠。因高州北部地盤問題,嶺南酋帥馮盎、談殿迭相攻戰

好幾方打得熱火朝的,李世民要真的出兵的話,那絕對亂成一鍋粥,好在最後李世民沒有出兵,還派人去安撫,馮暄、談殿等一齊投降,這場叛亂方才結束

可是雖然馮智戴到了長安,之後也一直沒有回嶺南,頗有一種質子的感覺,但是畢竟隻是兒子到了,老子還沒來,李世民心中一直還是放心不下的往嶺南不知道派了多少百騎的人馬去監視監聽馮蠱的一切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