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了氏族誌的修訂,將世家第一的博陵崔家崔民幹列為了三等後,李世民起駕從洛陽回返長安
臨走前還特意拐到滎陽鄭氏的地盤逛了一圈,李世民的意思太明顯了,滎陽在洛陽以東,和回返長安的路完全是南轅北轍,再了去年去泰山以及從泰山回洛陽的時候都途徑過滎陽,完全沒必要再走一遭
但現在皇帝偏要走這一遭,意思不言而喻,就是對滎陽鄭氏以及五姓七望的其他幾家表示一種不滿還有威懾
估摸著要不是範陽盧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趙郡李氏這幾家不在附近,要不然李世民都有可能往他們的地頭上跑一跑的
五姓七望裏邊李世民也就比較對隴西李氏還有太原王氏有些好感,這兩家都是在大唐建立中支持過他們父子的,盧氏,崔氏,鄭氏這幾家可就不一樣了
到滎陽饒了一圈,李世民沒有接見鄭氏的任何族人,就那麼傲嬌的在人家地盤上得瑟了一圈後溜溜達達開始返程回家
二月初五離開的洛陽,在十三日就河北縣,這個地方可和後世的省份沒關係,這個地方是屬於河東郡的,不過倒是和後世的省份名字由來一樣,是因為位於黃河以北而得名
要具體的位置的話就差不多是後世的三門峽對麵的運城平陸那一片
到了這裏李世民別的美景都沒看,就乘坐船隻好好看了看砥柱山
砥柱山在後世可能聲明不顯,但在古時候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載:“砥柱者,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當水者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過,山見於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
砥柱山既然為山所占麵積就絕對不,所以大禹治水時候才因為這座山擋住了黃河的河道要開山,將山兩側挖開,讓黃河之水繞山而過
在後世隨便河道裏有一塊凸出的石頭也好意思稱砥柱山,實乃可笑就是三門峽的砥柱山也是如此
雖然那裏真的就是砥柱山原址,可修水庫的時候早已經將砥柱山炸毀了,隻剩下一塊不大的石塊存在著,水位高的時候還會被淹沒,這麼個玩意叫砥柱山也好意思,還拿來當個景觀叫人看,也真真是懶得,太笑話了
古時候的砥柱山才真的是砥柱山,山腳就不了,就光是上到峰頂都有差不多一個籃球場那麼大的
上邊修建著一個的道觀,在雲霧繚繞中真有種神仙福地的感覺
往下看去,兩邊是波濤洶湧的河水卷著浪花傾瀉而下,撞擊的石壁轟隆作響
這種氣勢才能讓晏子出吾嚐從君濟於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的諫言
而砥柱中流這個成語也是因此山,因晏子的這句諫言而來的
“仰臨砥柱,北望龍門;茫茫禹跡,浩浩長春“在砥柱山好好看了個夠的李世民,最後詩興大發還寫了首短詩,然後自覺寫的很不錯,還讓魏征找人銘刻在了砥柱山的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