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媽媽懷孕指南生活必備叢書第八章健康媽媽懷孕第八月生活必備叢書健康媽媽懷孕指南一、妊娠知識雙胎妊娠易出現的異常情況雙胎妊娠應該屬於一種高危妊娠,這是因為從懷孕到分娩,雙胎較單胎容易出現以下的異常情況:
1.子宮增長迅速,對蛋白質、維生素、鈣、鐵的需求增加,膳食中營養成分供應不足時很易出現缺鐵性貧血、缺鈣,對孕婦健康、胎兒發育均有很大影響。
2.妊娠晚期,脹大的子宮向上推擠橫隔,減少肺活量,使呼吸急促、費力,向下阻礙下半身靜脈回流,引起下肢和腹壁水腫,小腿、外陰靜脈曲張,以及痔瘡。
3.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發生率為40%~50%,羊水過多為5%~10%,而單胎分別為10%及0.5%~1%。由於雙胎的胎盤麵積增大,附著部位常接近子宮內口,容易發生胎盤低位、胎盤早期剝離而引起產前出血。
4.過度伸展的子宮很難維持妊娠到足月,約80%在孕37周前早產,半數新生兒體重不足2500克,出生後存活幾率不大。
5.雙胎的胎位常有異常,如兩胎均臀位,或先頭後臀,或先臀後頭,或橫位,雙頭位者僅占45%,臨產後因子宮過大,收縮力差,產程常延長,增加手術產機會。
6.子宮過度伸展,使產後子宮收縮無力,引起產後出血,胎盤附著麵積大也常引起胎盤滯留。產褥期常易貧血和感染。
因此,雙胞胎孕婦在孕期要加強保健護理,並要定期去醫院接受檢查,分娩時要極力配合醫生。
雙胎妊娠應注意的事項
一次受孕時有兩個胎兒,稱為雙胎妊娠。雙胎妊娠一次可有兩個可愛的小寶寶,但對母體也有早孕反應較重、持續時間較長、下肢水腫及靜脈曲張、羊水過多、貧血等影響。分娩時可導致產程延長、胎盤早期剝離、產後出血、新生兒死亡率高、胎位異常、臍帶脫垂、難產。
雙胎妊娠要注意:加強營養及休息,雙胎兒所需要營養較單胎多,血容量較單胎者明顯增加。所以極易發生貧血,孕婦應盡可能多吃營養食品,特別是含鐵劑的食物,適當補充鐵劑,預防貧血。還要特別注意飲食調節和睡眠充足,以保證身體健康。定期產前檢查,加強產前監測,有利於醫生及早發現異常,並給予適當處理。雙胎易發生早產,所以應提前住院待產,以免發生意外。
雙胎一般可經陰道分娩,少數情況下由於子宮過度膨脹引起收縮力差,發生產後出血、胎位異常時,需剖宮分娩。
雙胎妊娠合並症的預防
為了減少多胎妊娠的並發症及圍生期死亡率和患病率,必須加強孕期保健,預防早產,分娩期減少胎兒的產傷,胎兒出生後與兒科醫生共同照顧好新生兒。為達到此目的,首先要早期診斷,以爭取盡早盡可能地給胎兒最好的宮內環境。
孕期應給孕婦更多的熱量、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及必需的脂肪酸。同時應補充鐵劑及葉酸。臥床休息能預防早產、增加胎兒體重和減少胎兒死亡率。一般在妊娠末3個月期間住院最佳。此外,定期產前檢查,及早發現並發症並及時治療,同時加強對胎兒宮內情況的監測。雙胎妊娠不應超過預產期,否則可能由於胎盤功能不全而致胎兒死亡,在必要的時候可行雙胎引產。
由於雙胎妊娠在分娩期有很多並發症,包括子宮收縮功能不良、胎產式異常、臍帶脫垂、胎盤早剝、產後出血等,因此所有雙胎分娩均應住院,在產科醫生監護下進行。
孕婦母體的變化
妊娠8個月,孕婦的腹部已突出的十分厲害,身體也越發沉重,行動顯得十分費力,多數孕婦還易感疲勞和笨重。有的人出現浮腫。如果隻是在傍晚或夜裏腿部有些浮腫的話,不用擔心。但如果是從早晨起臉就浮腫不消的話,那就有可能是一種異常情況。
這一時期,有的人已在腹壁慢慢地長出妊娠線,呈淺紅色,看上去就像是撓傷。
因激素的關係,有的人長出褐斑或雀斑,或在嘴、耳朵、額頭周圍出現斑點。乳頭周圍、下腹部、外陰部顏色也越來越深。
孕晚期應注意的問題
懷孕晚期指8~10個月。第30周胎兒身長約40厘米,體重1500克,皮膚深紅色,麵部毳毛已脫落。娩出後加強護理,存活率70%。第36周身體長約45厘米,體重2500克,有大量皮下脂肪沉積,娩出後生命力良好。最後到40周時,胎兒身體長50厘米,體重3000克,為成熟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