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讓強烈的欲望與責任感激發孩子的行動
無論做什麼事,僅有明確的目標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實現目標的強烈欲望與社會責任感。例如登泰山是很多人的強烈欲望,從山麓的紅門到山巔的玉皇頂有七千多級台階,而且越上越陡,到十八盤,每盤兩百級,幾乎是直上直下,每登一級都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對於一般的遊客來說,如果體力不支,中途而返也無可非議,因為沒有社會責任和義務。但對於挑夫來說就不一樣了,從中天門出發肩挑120斤砂石、水泥等重物,一天上下兩個來回,支撐他們從事這種艱苦工作的力量是恒心,是所承擔的社會和家庭責任。
許多孩子不能攀登成功的頂峰,並非沒有目標,而是缺乏由強烈欲望和責任感所激發的意誌行動。
3.適度創設困難磨練孩子的意誌
逆境、困境能鑄造一個人頑強不息的意誌品質,中外曆史上不乏這樣的事例。現在大多數孩子養尊處優,稍遇逆境就決心動搖。在他們小時候,如果父母能人為地給他們適度創設困難,讓他們接受強大心理承受能力的鍛煉,那麼有朝一日他們麵對逆境和困難的考驗時,就能經受住錘打。
1999年,18歲的成都女孩劉亦婷被美國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四所世界一流高等學府錄取,還獲得全額獎學金,成功的背後總蘊藏著艱辛。
劉亦婷10歲上四年級時,父親給她設計了一個奇特的“忍耐力訓練”:捏冰一刻鍾。劉亦婷捏的是冰箱裏特意凍得結結實實的一大塊冰,父親手拿秒表,一聲“開始!”劉亦婷就把冰放到手裏。
第一分鍾感覺還可以;第二分鍾,就覺得刺骨的疼痛,她急忙拿起一個藥瓶看上麵的說明,轉移注意力;到第三分鍾,骨頭疼得鑽心,她就用大聲讀書的方法來克服;到了第四分鍾,讓她感到骨頭都要被冰凍僵了,這時她使勁咬住嘴唇,讓疼痛轉移到嘴上,心裏想著:忍住、忍住;第五分鍾,她的手變青了,也不那麼疼了;第六分鍾,手隻有一點痛了;第七分鍾,手不痛了,隻覺得冰冰的,有些麻木;第八分鍾,她的手完全麻木了……當爸爸說:“15分鍾到了!”她高興得歡呼起來。而她的手卻變成了紫紅色,摸什麼都覺得很燙。爸爸急忙擰開自來水龍頭給她衝手。此時此刻,作為父親,為女兒有這麼頑強的意誌力而由衷的高興。
手捏冰塊自我折磨,這是對感受極限的挑戰,是對毅力的考驗。一些好奇的大學生都試過,可沒有一個人能堅持一刻鍾。由此可見,劉亦婷的成功絕非偶然。
艱苦的環境,特別是艱苦的生活環境和勞動,往往是對一個人意誌最好的考驗和鍛煉,也最能培養人。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說的就是,恒心是在艱苦環境中自我鍛煉出來的。所以父母給孩子創設一些困境,讓孩子的心理得到鍛煉,這對於培養孩子的恒心和毅力都是很有必要。
4.鼓勵孩子挑戰自己的弱點
急躁、懶惰、缺乏毅力、什麼事都幹卻都難幹到底……這些都是人性的弱點,也是實現人生目標、理想的巨大障礙。一個人若能有勇氣挑戰自己的弱點,便能逾越障礙,獲得成功。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了越王勾踐,並霸占了勾踐的妻妾。越王勾踐忍辱負重,十年不食珍饈,不著錦緞,每天睡石床,舔嚐苦膽,在艱苦的環境裏挑戰自己的弱點,以圖他日能複國雪恥。後來,在勾踐的不懈堅持和努力下,吳王夫差終於被打敗。
諸如此類的例子很多。家長可針對孩子意誌的薄弱點,選取一兩個突破口,鼓勵孩子挑戰自我。可以說,這是為孩子鑄造恒心的良方。
教孩子養成守信的習慣
父母箴言
孩子是否守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教育。如果孩子經常出現不守信用的行為,父母千萬不能草率地對孩子的這種行為進行嚴厲地批評,而應該多從自身和孩子認識發展的規律上找原因。如果父母注意從小就對孩子進行誠信教育,孩子養成守信的習慣是不難的。
本傑明·魯迪亞德曾經說過:“沒有誰必須要成為富人或成為偉人,也沒有誰必須要成為一個聰明的人,但是,每一個人必須要做一個守信用的人。”
守信是人性一切優點的基礎,這種品質比其他任何品質更能贏得尊重和尊敬,更能取信於人。守信是立身之本,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產,它能讓人保持正直,挺直脊梁、光明磊落地做人,還能給人以力量和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