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總是不斷地修正自己,不斷地學習。他的學生問他:“您學問那麼大,怎麼還有那麼多疑問呢?”蘇格拉底說:“我的知識比你們多一些,好比是一個大圓的麵積;你們的知識好比是一個小圓的麵積。圓周的裏麵是自己已有的知識,圓周的外麵是未知世界。由於大圓周長比小圓的周長要長一些,所以我接觸的外部未知世界也比你們多些,我的疑問自然也比你們的多。”父母有必要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懂的越多,越應該謙虛。
在古希臘傳說中,特洛伊戰爭中有名的英雄阿基裏斯的身體是刀槍不入的。這是因為他小時候,母親曾經把他倒浸在冥河中,而冥河水有神效。但由於母親當時是捏住他的腳跟把他倒浸在河水裏的,所以他的腳跟沒有沾到河水,成了他身體上的薄弱環節,也是致命的地方。後來阿基裏斯被帕裏斯用暗箭射中腳跟而亡。可見,一個人如果隻知道自己的優勢而忽略自己的弱點,哪怕是很小的弱點也可能是致命的。
很多孩子隻看自己的優勢,不懂得謙虛謹慎。麵對這種情況,父母不妨適當給孩子潑潑冷水。這樣,孩子才會不斷正視自己的不足之處,不斷完善和超越自己,最終才有希望超越別人。
苗苗寫了一篇作文,在某報紙上發表了。班主任老師在全班表揚了她,苗苗心裏樂開了花。
回家以後,苗苗把報紙給媽媽看。媽媽看後,也開心地說:“我女兒真了不起!”
苗苗又得意洋洋地給爸爸看,沒想到爸爸竟毫不客氣地說:“這文章有漏洞,許多地方需要改進。”苗苗當時很不服氣。
兩年後,苗苗上中學了。有一天她重讀了自己這篇舊作才體會到,文章果真應該改進。
如今,苗苗就讀於某名牌大學中文係,而且是學校知名的“才女作家”。她感到慶幸——她既有肯定她成績的老師和媽媽,也有指出她不足的爸爸。是那些批評和表揚教會了她平衡自己的心態,駕穩了她人生的風帆,不驕不躁,穩步前進。
孩子因為有某些方麵的專長和成績而驕傲自滿時,父母要告訴孩子“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天外有天,世界上的能人很多,要知道的東西很多,永無止境,取得一點成績沒有理由驕傲。
做父母的一定要讓孩子認識到驕傲危害,切勿讓驕傲支配了孩子。驕傲會使孩子失掉客觀的標準,固執己見,拒絕有益的勸告和友好的幫助。盲目驕傲自大的人就像井底之蛙,目中無人,自以為是,嚴重阻礙繼續前進的步伐。父母要讓孩子知道:任何成績隻能是階段性的、局部的,隻是一個起點。在學習上,知識是無邊的海洋,因一時一事的領先就趾高氣揚,恰恰是自己知識不夠、眼界不寬的表現。
與此同時,父母要注意培養孩子謙虛謹慎的作風。謙虛的美德曆來被稱作“一切美德之冠”,越是有知識的人,越會感到自己的不足,“學然後知不足”,正是這個道理。俗話說得好:“越飽滿的穀穗,越是低下自己的頭”;田裏麵,高高揚著自己頭的一定是稗子。謙虛的人既尊敬他人,也受他人尊敬,擁有這種利人利己的美德何樂而不為呢?
父母應告訴孩子,任何一個人,即使他在某一方麵的造詣很深,也不能夠說自己已經徹底精通,徹底研究全了。所以,誰也不能夠認為自己已經達到了最高境界,可以趾高氣揚、停步不前了。如果是那樣的話,則必將很快被同行趕上,很快被後人超過。所以,沒有誰具有永遠驕傲的資本。
此外,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不要包辦代替孩子做該做的事,以免孩子以為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很容易。相反,父母可有意識地製造一點困難讓孩子去克服,使孩子認識到做之前並不那麼容易,人生的道路並不那麼平坦,從而促使孩子虛心學習,取人之長,避己之短,不斷進步。
教孩子勇於承認錯誤
父母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