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改善孩子的不良性格(5)(1 / 2)

延遲滿足是指孩子為了獲得更大的滿足,或以最佳方式獲得滿足,而對自己的欲望加以克製。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孩子要學會自我控製,學會等待。

孩子的自我控製能力不是天生的,等待是需要學習的。如果你的孩子習慣於他一提要求,你就立即注意他,滿足他,那麼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驕橫。

孩子的行為習慣、思維品質等方麵的可塑性極強,因此,及早對孩子進行延遲滿足能力的訓練,效果會事半功倍。

1.所提要求應具體

你希望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希望他有一個怎樣的人生?把你的這些目標細化為日常生活中的各項要求。

然後,讓孩子明確你對他的要求,並向孩子解釋清楚你要求他這麼做的理由。比如,每天最多隻可以吃一支冷飲,看30分鍾電視,因為這樣不會傷害身體(眼睛)健康。

父母也可以用一件具體的事情作為孩子等待的標誌,比如:“你洗完澡就到吃水果的時間了。”要讓孩子明白,稍微等待一會兒他就會得到自己期望的東西。

2.教孩子學會用計時器

很多孩子急躁,是因為他不知道自己要等到什麼程度,有什麼具體的標誌自己可以把握。因此孩子會很迷茫。實際上,父母可以教孩子自己認識鍾表。告訴孩子,長針走到6的時候,動畫片就開始了。也可用鬧鍾或計時器,告訴孩子鈴響了蛋糕就烤好了。

如果孩子請求你的幫助,你可以告訴孩子,你正忙著,必須處理完手頭上的工作。但這需要等幾分鍾,等鈴聲響了,你就可以幫他了。記住,父母這樣做的目的不是真的在乎那幾分鍾,而是讓孩子學會等待。所以鈴聲一響,你一定要放下手裏的工作。

3.讓孩子在等待時有事可做

對孩子來說,等待的時間很漫長。大人也時常覺得等待的感覺不是很好。所以在孩子等待的過程中應讓孩子有事可做,這樣可以轉移一下孩子等待時的注意力。避免孩子因覺得等待很無聊而拒絕等待。

比如,等著坐碰碰車的時候,讓孩子玩玩別的玩具,或者講講故事、唱唱歌。也可以教孩子回想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以前看過的海豚表演),或者把自己不能馬上吃到的棉花糖想象成胖胖的白雲,把不能馬上吃到的巧克力想象成黑泥巴,等等,讓等待變得有趣。

因此,父母最好隨時準備一些玩具、圖書,在孩子需要等待時把它們拿給孩子。

4.等待的時間要適度

所有的孩子都願意讓父母高興,因此,孩子們會為自己接受父母的要求、認同父母的觀點而感到滿意、驕傲和快樂。但父母也不能因此就讓孩子等太久。比如,父母要帶孩子去遊樂場,卻在路上碰到熟人,然後沒完沒了地聊,而讓孩子等在一邊。孩子沒了耐心,自然會鬧起來,在這種情況下錯的那個其實是父母。

對於孩子來說,等待是很漫長的。如果孩子盡管著急地希望得到父母的注意,但還是耐心地等待了,父母就應該及時獎勵孩子。讓孩子明白,父母不喜歡太急躁的孩子。

讓孩子學會等待

父母箴言

有很多孩子都是急性子,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如果想要什麼就會要求父母馬上照辦,稍有不稱心就會大吵大鬧,使得父母束手無策。如果父母任其發展,肯定會影響到孩子良好人格的形成,所以,父母有必要讓孩子學會等待。

在我們的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孩子:想要某一樣東西就馬上要求父母照辦;稍微遇到一點不順心的事情就會又哭又鬧,讓父母束手無策。這樣的孩子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也勢必會影響孩子良好人格的形成。因此,父母讓孩子學會等待。

1.做孩子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