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改善孩子的不良性格(5)(2 / 2)

要讓孩子學會等待,父母要以身作則。父母可以將針對孩子和父母的行為規則分別列出來,貼在家中的醒目位置,讓孩子和父母互相監督。如果父母能夠等待、嚴於律己、善於克製,那麼,對孩子的要求就會更具有權威性和說服力。

2.告訴孩子等待的具體目標

比如,教孩子認識鍾表,告訴他當短針走到12的時候,就可以吃飯了。也可以用鬧鍾或計時器,告訴孩子鈴響了冰棍就可以吃了。也可以告訴孩子:“你寫完作業就可以看電視了。”要讓孩子明白,隻有等待才會得到他期望的東西。

3.教孩子學會轉移注意力

父母可以讓孩子在等待的時候試著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在等著坐過山車的時候,讓孩子先玩一些別的玩具,或者讓孩子給父母講講故事,唱唱歌,也可以教孩子回想一些有趣的事情。這樣一來,等待就會變得很有趣。

4.發揮語言的“製動”功效

在孩子快要控製不住自己的時候,父母說一句“再等一會兒吧”可能就會起作用。比如,當父母在和孩子排隊等著買蛋糕的時候,看著長長的大隊,或許孩子會覺得很不耐煩。這個時候,父母可以讓孩子自己提醒自己:“我排到第七個了,再過一會兒就輪到我了。”

5.讓等待成為孩子的自主行動

想要讓等待成為孩子的自主行動,就需要讓孩子做一些規則遊戲。比如,玩警察抓小偷的遊戲,孩子要輪流當警察和小偷,或者按照約定的規則來決定誰當警察,誰當小偷,並且相互配合。這就要求孩子在當小偷時能夠克製自己,扮好“小偷”的角色,耐心等待當警察的機會。

6.給孩子營造一種充滿親情氣氛

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有一個溫暖的家,充滿愛意的父母,在自己遭受社會適應的挫折時,能給自己安慰和鼓勵,讓自己重新有信心和勇氣麵對社會,麵對成長的壓力。因此,父母平時要多抱抱、親親孩子,讓他感受到父母的愛。在孩子因為等待而焦躁不安,或者因為不能等待而失去他所期望的東西時,如果父母能夠理解他,安慰他,鼓勵他,他就會感到安全,情緒也會好轉起來,並且更有信心和意誌力來等待、忍受需要暫時不能滿足的挫折感。而在孩子能夠成功地等待時,父母的讚揚與關懷,則會幫助孩子在麵對其他需要等待的情況時控製住自己。

教孩子學會謙虛謹慎

父母箴言

不要拿孩子的長處與別人的短處相比較,因為這樣比較的結果,無非是沾沾自喜,自以為了不起,導致看不起別人;隻有全麵、客觀地比較才能做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要知道山外青山樓外樓,強中更有強中手。

在現實生活中,平時學習成績較好,經常受到家長和老師表揚的孩子一般容易滋長驕傲情緒。他們總是能隨意指出別人身上的毛病,卻看不出自己的問題。他們聽不得別人的善意批評,總處於盲目的優越感之中。

小倩各方麵都比較出色,還經常為班裏出板報。一次,媽媽聽她發牢騷說:“那3個同學跟著我有什麼用?還不是我一個人編,一個人寫,一個人畫的?”

玲玲今年14歲了,很招人喜愛,小提琴也拉得不錯,親戚朋友都喜歡她,誇獎她。可是,她總是瞧不起別人。小朋友們都不愛和她玩,她也不愛搭理人家,有時甚至對成年人也非常傲慢無禮……

優秀的孩子往往自視過高,愛抬高自己貶低別人,甚至把別人看得一無是處,這樣很容易滋生驕傲自滿情緒。驕傲自滿、故步自封不但是個人成長進步的障礙,而且還會造成夥伴關係的緊張。不過,做父母的沒有必要對這些問題太著急,應該幫助自己的孩子找出驕傲自滿的原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