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好性格成就好孩子(3)(3 / 3)

3.提高孩子與同伴合作的意識,

想要提高孩子與同伴合作的意識,激發孩子與同伴合作的願望,父母可以利用星期日或節假日帶孩子參觀菜市場、小吃店、商店等互相協調工作的地方,讓孩子觀察一下周圍的人是怎麼相互合作的。當孩子一個人玩的時候,父母可以問孩子:“你的汽車要加油嗎?”“你的變形金剛會打仗嗎?”以此激發孩子渴望與同伴合作的願望,使孩子主動與同伴交往。

4.鼓勵孩子參加遊戲活動

遊戲是培養孩子合作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活動,在遊戲中孩子可以逐步擺脫“自我中心”。比如,讓孩子跟鄰居的同伴玩“娃娃家”的遊戲,孩子可以做娃娃的爸爸、媽媽,在遊戲中履行爸爸或媽媽的義務,洗衣、做飯、帶娃娃。孩子從一個人玩發展到與同伴共同遊戲,也就發展了合作能力。

5.讓孩子有鍛煉的機會

孩子們從小在家庭中學到的知識、培養的精神,都會滲透到他們的性格中去,然後在長大後帶入社會。一個懂得合作的孩子會很快適應工作崗位的集體操作,並發揮積極作用;而不懂合作的孩子在生活中會遇到許多麻煩,產生更多的困難,並且會感到無所適從。

培養孩子的上進心

父母箴言

孩子的上進心可以激發他的成就欲望。有上進心的孩子抗挫折能力強。父母要從小培養並引導孩子的上進心,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至關重要。

著名的教育學家斯賓塞的兒子小斯賓塞,一直被鐵匠的兒子強尼視為競爭對象,因為小斯賓塞的成績都在班裏遙遙領先。

小斯賓塞對這件事向來都不在意。直到有一次他在體育課上長跑輸給了強尼,並且被強尼和其他孩子奚落,小斯賓塞才憤怒了,衝上去撲打強尼,但是強尼個子比他高,力氣也比較大,小斯賓塞反而被推倒在地。

當斯賓塞了解了整件事後,說:“孩子,你輸給強尼是很自然的。”他安慰孩子說,“但是這並不是你的錯,而是我沒有加強你平時的體育鍛煉……現在彌補還來得及,你願意嗎?你還想贏他嗎?”

“想!”小斯賓塞擦幹臉上的淚痕,精神馬上就足了。

於是,從第二天,小斯賓塞就開始鍛煉——為了超越自己,在跑步上勝過強尼。

在第二個學期的長跑比賽中,強尼和小斯賓塞並列第一。小斯賓塞對這個結果感到很滿足。斯賓塞也為孩子有如此的上進心而感到很欣慰。

上進心,就是努力向前,立誌有所作為的一種心理品質。孩子的上進心,實際上就是一種積極進取的動機。有的孩子就缺乏這種動機,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幾種:

1.父母的挫傷

孩子原來有上進心,但是父母對他的上進心不屑一顧,甚至言辭中常露出諷刺、挖苦之意。孩子的積極性被打擊,有的幹脆就放棄了努力。

2.家庭環境的影響

有些家庭中,父母本身缺乏上進心,工作不思進取,生活上平平庸庸,更忽視孩子情感與智力方麵的需要。對孩子沒有明確的行為指導和要求,極少和孩子談話、遊戲、講故事,壓抑了孩子的上進心。

3.孩子自身的問題

孩子年齡較小,生性好玩,不能對自己做出正確評價,不能自我調節、自我監督,因此,不能自我教育、自我激勵。

那麼,怎樣才能較好地激發孩子的上進心呢?

1.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孩子是在父母的教育影響下開始認識世界、開始形成人格和才能的。無數事實證明,良好的家庭氛圍有助於兒童健康成長。小孩的模仿能力強,父母的一舉一動時刻影響著孩子。可以想象,如果父母親自己缺乏上進心,工作不思進取,生活上懶散、平平庸庸,整天無所事事,而去要求孩子努力學習,好好表現,孩子會聽從嗎?

2.幫助孩子確立合理的奮鬥目標

有這樣一句教育常用語:跳一跳,摘果子。講的就是給孩子一個目標,讓孩子通過努力,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上進。給孩子樹立恰當的目標,使他有獲得成功的機會,能夠體驗到成功後的喜悅。心理學研究證明,成功的行動,容易使人產生積極上進的情緒,而失敗的行動容易使人產生消極退縮的情緒。家長千萬不能急於求成,對孩子要求過高,而要為她樹立恰當的學習目標,讓他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能夠實現目標,獲得成功的快樂。學習上成功的喜悅之情是孩子渴望學習、戰勝困難的動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