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柏科技的雲轉身
新聞背後
作者:陳翔
漢柏科技,2009年成立,五年後的今天終於考慮好了未來的發展方向——雲計算係統專家。按照總經理王成江的話說,公司過去比較低調,低頭做事多,對外說得少。那麼這五年來,漢柏科技都在忙些什麼?
其實通過這五年的發展,漢柏已經可以稱得上是一家國際化的企業。它以網絡和計算設備的研發和生產起家,擁有全球化的營銷服務網點,在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設有分支機構,並建成覆蓋了全國的銷售體係,2014年銷售額突破15億元。
除了銷售體係可圈可點之外,研發也是漢柏科技頗具優勢的環節。據悉,中科院院士陳永川和葛墨林院士共同成為漢柏應用數學研究中心的科技帶頭人,該中心發揮產學研結合特色,與天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聯辦,開發的第一款產品就是漢柏科技推出的人臉識別係統。此外,漢柏科技還有遍布天津、北京、上海、矽穀的四大研發中心。其中,天津研發中心最大,注重網絡通信產品,以及與生產有關的測試研究;北京研發中心300多人,主要從事安全產品和數據中心產品研究;而上海專注存儲,矽穀則基於未來前瞻。
王成江認為,漢柏科技過去五年將精力主要投入到前期的基礎研發上,並已經獲得448個專利,同時有43個軟件著作權。這樣在研發上大舉投入的目的正如彭海帆董事長的初衷一樣,就是希望通過大量的研發做出精品,真正通過自主知識產權在未來市場上有很好預期。
思考與沉澱
但擁有這些成績,並不能替代企業的戰略思考。王成江表示,針對產業變化和自身優勢,漢柏科技一直在思考——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是什麼?他們最終決定一定要抓住雲計算和國產化兩大機遇。
雲計算在漢柏科技看來既是一個技術變革,也是一個模式創新。大數據可以通過雲平台更輕鬆地獲取從而革新商業模式,讓雲計算更具智慧,這是未來必由之路。而雲計算帶來了基礎架構的融合,用戶在進行服務器、交換機購買時,不再注重單一產品的品牌和品質,而是更關心雲計算的整體性能。這意味著,服務器、存儲、交換機等產品的單一品牌、單個產品的競爭指標被弱化,用戶更關心計算係統如何部署,用戶體驗尤為重要。王成江表示,如果沒有雲計算和大數據,漢柏可能根本就沒有任何機會。
而自主創新的大環境則進一步支持了雲計算核心技術研發,這也是漢柏未來發展的一個重大機遇。漢柏認為華為就是一個榜樣,華為從網絡交換產品迅速拓展到了計算存儲領域,直到雲計算領域,漢柏也可以走這樣的發展路徑。
於是,做全球領先的雲計算係統專家,成了漢柏新的發展定位。
聚焦雲商機
在王成江看來,目前國家自主創新的環境非常重要。第一,漢柏自主研發多年,在技術上有創新積累,可以真正通過支持自主可控的產品和技術來確保項目安全。第二,雲計算度過期望膨脹期,處於泡沫穀底期,即將進入穩步爬升期,這對產業內的企業是個利好信息。如今,在傳統IT領域的細分產品線上,都已經產生了地位較為穩固的前五名企業,這意味著,服務器、存儲、網絡、安全等單一產品線的市場格局很難打破。同時,用戶在未來的雲計算大環境下,更喜歡整體的方案而不是單一的產品,從過去買產品向買服務過渡。這給了技術創新型企業很大機遇,成為漢柏未來品牌突破的基礎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