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重視素質教育,引導做人觀念(2)(2 / 3)

成熟的成人有時都會在不良的影響下走上歧途,何況孩子呢?所以孩子最好不要去接觸那些有壞習慣的人。

有的人會說,你這樣不是太自私了嗎?你應該去幫助那些有壞習慣的人。事實上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其實每個人隻要認真地對待自己,壞習慣自然會消失。

沃爾夫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牧師,他的兒子威廉在很多方麵(無論是知識麵、語言,還是品德),都表現得相當出色。

沃爾夫牧師鼓勵兒子去和那些壞孩子交往,他告訴自己的兒子應該去幫助那些有不好習慣的小朋友。

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但是,沃爾夫牧師的做法未免太迂腐了,這樣做實際上是對自己的孩子極為不負責任。

由於對玩伴的不加選擇,沃爾夫牧師的兒子威廉漸漸地發生了變化。

不該發生的事終於發生了。

沃爾夫牧師有好幾次發現兒子威廉很晚才回家,已經超出他規定的遊戲時間。於是他問威廉為什麼這樣。兒子告訴他,因為幾個小朋友在一起發生了矛盾,他試圖去勸解他們,他還給他們講一些《聖經》上關於友善的故事。

“原來是這樣。”沃爾夫牧師相信了兒子的話,並為他的這一舉動感到高興。因為這是他所希望的,兒子能夠幫助別人,真應該為他高興。

然而,他不知道,他被自己兒子的謊言欺騙了。這也不能怪他。因為兒子威廉在此之前從來都不說謊。善良的沃爾夫牧師做夢也沒有想到兒子會漸漸染上那些壞孩子的惡習。

後來,當沃爾夫知道真相,幾乎氣得昏過去。威廉所謂的幫助別人,實際上是他們聚在村外的樹林中賭博或講那些低級下流的故事。沃爾夫應該知道,賭博在農夫之中非常盛行,這是那些沒有受過教育的人的惟一樂趣。而那些下流的故事在他們之中極為流行。可是,他完全沒有引起重視。

威廉的那幫小夥伴幾乎都是這些人家的孩子,他們從小就沒有得到很好的管教,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們隻是去摹仿家人的做法,壞習慣和低俗的語言對於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威廉天天和他們在一起會受到什麼影響,那是顯而易見的事。

有一天,威廉氣喘籲籲地從外麵跑回家,什麼話也沒有說就跑進自己的房間。沃爾夫看出他顯得驚恐萬分,趕忙去問他發生了什麼事。

威廉一言不發,無論怎樣問他始終也不肯說一句話。沃爾夫感到非常奇怪,他還認為是有人欺負了自己的兒子。

“沃爾夫牧師……沃爾夫牧師……”門外有人叫了。

當沃爾夫牧師走到門外時,看到了一個滿臉怒氣的農婦。

“太不像話了,沃爾夫牧師,您應該好好管教您的兒子。”

沃爾夫很驚訝,他一直以為自己的兒子是個好孩子。有什麼事會讓這位農婦那麼生氣呢?

“請問出了什麼事嗎?”他大惑不解地問。

“您的兒子帶著其他的孩子來偷我們家的雞。這不是第一次了。以前我們家的雞無緣無故地失蹤,我還以為是魔鬼幹的,但今天我發現是你的兒子威廉幹的。您是牧師,不能教孩子幹這種壞事……”

原來,有很多次,那些孩子指使威廉去偷農婦家的雞,並一起在野外烤著吃。

後來,沃爾夫牧師再也不讓兒子和那些壞孩子玩了。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觀點:孩子如果沒有玩伴就會變得自負或者任性。

但如果不加選擇地讓孩子們在一起玩,他們就互相逞能,就有可能變成利己主義者,有可能沾染上狡猾、虛偽、說謊、任性、嫉妒、憎恨、傲慢、說壞話、爭吵、打架、誹謗、挑撥等壞習慣。

在小卡爾的成長過程中,卡爾·威特並不是絕對禁止他和孩子們一起玩,而是提倡在父母的監督下讓他們相互進行有限製的接觸。由於是有限製的接觸,孩子們就不致串通一氣去幹壞事。前麵提到的那些弊害自然也就避免了。

對小卡爾這樣的限製,結果證明效果非常好。由於他沒有沾染上各種惡習,就不會同別的孩子爭吵和打架。即使有的孩子惡意挑釁,小卡爾也可以巧妙地避開。因此,凡是和小卡爾接觸的孩子,很快就喜歡上他了。

正視孩子的問題行為

問題行為是指妨礙兒童身心健康和智能發展的行為。問題行為在心理上可表現為情感、性格特殊,如狂妄自大、任性撒嬌、自卑、孤僻、暴躁、厭學等,在品德上可表現為不守紀律、欺侮同學、惡作劇、不講理、打架、偷竊等。

麵對兒童的問題行為,家長首先應冷靜。人各有長短,家長要承認差異,允許失敗。

在操作方法上,對孩子現在的缺點,盡量少講,不要老講他很糟,那會讓孩子覺得一片漆黑,認為自己是個壞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