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盡在言情後花園。
雲州城,李嗣源行營。
坐鎮雲州的李嗣源,收到了晉陽的回複。信中說,隨時留意契丹動向,不可輕易出城交戰。還有,為防有變,不日將調派八千兵馬北上雲州支援。另外,已傳命代州、朔州兩地兵馬,隨時待命,以作策應。信中最後,又交代一句,如果契丹人再無向南推進跡象,而是北歸,切勿追擊!
讀完後,李嗣源澹然一笑,自語道,“知我宅鎮遠啊。”
李嗣源,是李克用的養子,隨從李克用征戰沙場已有二十餘年。每次作戰,則親率五百精銳騎兵,無論大小戰事,皆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李克用為嘉獎他,就把他率領的五百騎兵命名為“橫衝都”(都,為軍事單位。一都是一百人,五都就是五百人),這“橫衝”二字,就可見,李嗣源與這五百兒郎,在敵軍中,是如何馳騁,如何地猶入無人之境了。“橫衝都”,三個字,那是天下聞名,四海皆知。由此,他也得了一個“李橫衝”的名號。
契丹人,此次興師動眾大舉南下,他與周德威是不謀而合!但遇軍情不報,那不是他的行軍作風,盡管,臨來雲州時,晉王曾說過,一切大小事務,悉可自處。
既是晉王來信已是說得如此明白,李嗣源便召來幾員將佐,幾句吩咐後,眾人領命而去。爾後,喚來一吏,問道,“咱雲州城外的百姓,如今是何情形?”
那人手持一本,翻看了一下,回道,“回將軍的話,自您著令下官打開城門後,一時湧進四方百姓各類人等,共計兩千四百八十又三人。其中男丁八百二十又二人,婦孺——”
“停下!我是在問你,現如今,他們衣食住處,可曾有了著落?”李嗣源沒聽他繼續說下去,打斷道。接著,一把奪過了那人的本子,翻看起來。
兩人是在說什麼呢?事情是這樣的。當契丹擊潰駐守在雲州城三十裏外的雲中軍後,城外方圓幾十裏的百姓,紛紛避難而來。作為鎮守雲州的李嗣源,他完全可以對百姓置之不理的。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開城門放人進來,從軍事上來說,那是及其危險的。因為,萬一有敵軍混在其中,城池防禦的安全性就大大降低了。還有,即便沒有混入大批敵軍或是幾個細作,從治安上來說,那也是難以掌控的。因為,如果流民的飲食住宿解決不好,很容易激起民變。
所以,在戰爭期間,對於流民的處理,曆來都是難以取舍的事情。
而李嗣源的決定是,打開城門,放百姓們進來。這不是一時衝動,他,要替晉王,他的義父李克用,行仁義,聚民心。
“是,是,下官已遵照將軍之命,責成城中大戶人家,有錢的出錢,有糧的出糧,有,有力的出力——可,可是,這個,您看,這一下多了這麼多張嘴,一時半會兒的。”那人麵露難色,結巴起來。
“骸本將軍別的也不說了,你好好地辦這份差吧,再給你三日,如果三日之後,你還是沒給我一個準信兒,就別怪我李嗣源不念同僚之誼,叔侄之情了,且把你的刺史府騰出來讓與百姓吧。”李嗣源說完,狠狠地將手中的本子摔在了身旁的案幾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