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多年前,小女曾像小燕妮向她老爸索要“個人自白”一樣,要我說出三句最喜歡的格言箴言。我選擇的第一句是“做一個快樂的人”,第二句是“每天進步一點點”,第三句是“活到老,學到老,幹到老”。
寫作與上述三句話都有關。寫作是一種樂趣(當然不包括命題作文),經常做自己覺得有樂趣的事,自然就能做一個快樂的人。
寫作過去叫“爬格子”,現在電腦時代改稱“碼字”。但不管是“爬”是“碼”,都得一字字、一點點地來。特別是寫專著,不能很快見成效,更需要激勵。而今天的書稿在昨天的基礎上多增加了100字,就是進步一點點了,隻要每天都“進步一點點”,離付梓出版的日子就不遠了。
寫作是需要不斷“充電”的,所以要學到老;寫作是沒有退休年限的,因此可以幹到老。
近十年來,自己基本上做到了平均每兩年出一本拙著。不過純屬是“說出來就好”,沒有什麼“技術含量”。本人將屆“耳順”之年,但別人未必“耳順”。所以,可以無選擇地聽,但要有選擇地說。季羨林老先生說:“真話不全說,假話全不說。”這其實不易做到,隻能是勉力為之吧。
這本拙著取名《長亭別柳》,蓋因文章皆寫於第二故鄉。據載秦漢時期在鄉村每十裏設一亭,亭有亭長。如《史記》記載,漢高祖劉邦就曾為泗水亭長。為便利上傳下達、給驛傳信,又在驛站路上大約每五裏設一短亭,每十裏設一長亭。
後來經過曆代文人墨客的詩詞吟詠,十裏長亭逐漸演化成為送別地的代名詞。“送君十裏長亭,折支灞橋垂柳”乃是古人送別的經典場麵。
本人遠辭嶺南,輾轉江南,忽已十載。因隻有“第二故鄉”之說,而無“第三故鄉”之謂,因此寧波、江蘇都是我的第二故鄉。
儒家既說“父母在,不遠遊”,又說“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也”。真讓人一頭霧水,不知所措。
不過,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行萬裏路不如閱人無數。“行至水盡頭,坐看雲起時”,這是古來先賢們追求的一種境界。
感謝父母,吾輩長亭別柳離家遊走10年之長,兩老均無怨言。
感謝領導、師長、同事和親朋好友,沒有他們的關心、支持和諒解,我也不可能堅持到今天。
感謝我的老領導、老大哥楊森榮總經理撥冗為本書撰寫了文筆優美、感情真摯的序言。溢美之辭,實不敢當。
感謝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和鳳凰文藝出版社的領導、編輯及員工們,他們對本書的出版發行給予了大力支持,付出了辛勤勞動。特別是要感謝周興安主任、趙陽編輯,本書凝聚著他們的心血和汗水。
感謝宏兆企業集團總裁姚其湧先生、副總裁黃錦明先生對本書發行所給予的大力支持。
本書付梓出版之際,恰逢2013年將至。值此機會,祝大家新年快樂、合家幸福、萬事如意!
2012年12月5日於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