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畫大師蔡誌忠看來,他的再創造、天馬行空都要感謝父親,如果不是父親他或許根本就不會走上漫畫創作這條路。
[想象力得益於“寬鬆”的父教]
小時候,蔡誌忠有一件又愛又怕的事情:
家裏客廳的窗戶,正對著幾棵大樹,白天由於太陽光折射,樹葉的投影就會出現在玻璃窗上。每當這時,蔡誌忠就會蜷縮在客廳的太師倚中,一動不動地看著隨風搖晃的樹影,然後不自覺地就會將看到的樹影想象成許多奇怪的模樣:有的像香蕉,有的像西瓜,有的還像一個老伯伯的側臉,下麵長有胡子,風一吹“老伯伯”好像還在點頭……越看越好玩,可是當樹影幻化成好象頭發長長的女生時,又特別像個女鬼,於是他的一些可怕的想象就會接踵而來,那些女鬼伸舌頭,用長指甲抓人……這些場景往往會把他嚇得直冒汗。
蔡誌忠常常被自己的想象力引導到極其恐懼的地步,想象的時候他會將平時耳聞的鄉野傳說都與窗上樹影結合在一起,愈想愈怕,最後實在怕得厲害,就會嗖地一聲從椅上跳下來躲在桌子下,背對著窗戶蹲著,怦怦亂跳的心髒要平複好一會兒才能恢複正常。可是蔡誌忠也很喜歡這種刺激的事,這對他後來如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力的形成有著極大的幫助。
對於蔡誌忠這種奇怪的行為,爸爸是很包容的,他一向以“寬鬆”的形式教育孩子,總是放任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哪怕是呆在那裏瞎想,隻要孩子的內心是快樂的,他就絕不會去幹涉。
4歲那年,有一天趁父親不在,蔡誌忠突發奇想用毛筆蘸滿紅墨汁,在家中的白牆上畫了一個小人。等到父親回來,看到潔白的牆壁被兒子弄得不像樣子,就忍不住大發雷霆,拿棍子追打他。但事後父親很後悔,就主動買了一塊小黑板送給他。有了這塊小黑板,蔡誌忠就能在上麵隨意塗鴉,再也不擔心被父親追著打了。而且,蔡誌忠發現自己很喜歡畫畫,也很擅長畫畫,所以當時蔡誌忠就下定決心:隻要不餓死,一生都要走畫畫這條路。正是父親給的這塊小黑板,他的想象力才得以縱橫馳騁,成為他漫畫人生的起點。
作為一個漫畫家,首要具備的就是豐富的想象力,而蔡誌忠的這種能力恰恰是“寬鬆”的父教所促成的。
[支持孩子做富有想象力的事]
有時候,“不幹涉”還不足以真正幫助孩子成才,隻有加上“支持”,孩子在成才的道路上才能更有動力。
有一天,父親把正玩耍的侄兒永寬、永台和兒子蔡誌忠叫到身邊,親切地問道:“孩子們,你們長大後想做什麼啊?”
永寬不假思索地回答說:“我長大以後要當大總統!”
永台也不甘示弱:“我想做警察,因為警察最神氣!”
輪到蔡誌忠,他也幹幹脆脆地說道:“我就想畫招牌!”
父親聽後,並沒有因為蔡誌忠的誌向不高而生氣,而是笑嗬嗬地鼓勵孩子們多為了理想而努力。
那麼,蔡誌忠當時為什麼想要畫招牌呢?原來,有一天他偶爾路過“繪製電影海報”的師傅家,看到師傅用坐標放大的方法描繪電影人物,就被深深地吸引了,於是就有了畫招牌的想法。
初二那年暑假,蔡誌忠收到台北一家漫畫出版社“集英社”的信,邀他去為他們畫漫畫。這意味著自己可以以職業漫畫家的身份從事最喜愛的漫畫事業了,這正是蔡誌忠夢寐以求的事。但是這樣他就得輟學,這必須得征得父親的同意才行。
那天晚上,蔡誌忠看到父親像往常一樣,坐在藤椅上看報。於是,他忐忑不安地走到父親身後,說道:“爸,我明天要到台北去畫漫畫。”
父親邊看報邊問:“有工作嗎?”
“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