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實施理財教育,女孩就是要有錢(3)(1 / 3)

等她們剛走出門口時,那個商家就答應以媽媽開出的價格出賣了。後來,媽媽對她說:“以後,試完鞋子後不要表現出多滿意的樣子,那樣商家就不肯讓價了,咱們就殺不下價來了,知道嗎?”

父母應該告訴女兒一些殺價的技巧,以免她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盲目消費。父母可以告訴女兒不要在商家麵前表現出對商品多麼喜歡,而且盡量讓對方先出價,先不亮出自己的底價。

建議五:不要讓女孩盲目崇拜名牌

名牌產品的質量比起一般產品來說的確要好一些,但這並不絕對。許多女孩盲目崇拜名牌,花許多錢買回一些名牌商品,結果發現並不實用。

因此,父母應該告訴女孩不要盲目崇拜名牌。

10歲的雨珊非常喜歡名牌,吃的、穿的、用的樣樣都要名牌。她不是個虛榮的孩子,隻是覺得隻有名牌的商品才值得信賴。

媽媽一直很擔心女兒的這種心理,借著前不久的“三聚氰胺”事件,媽媽便告訴她:“你看,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名牌產品都是好的。

或者那些老牌子的產品更值得信賴一些,許多名牌產品都是依靠巨額的廣告費用打造出來的。”從那以後,雨珊不再唯“名牌”才買了,越來越會理性消費了。

父母應該告訴女兒現在的名牌產品並不完全值得信賴,因為它極有可能是靠廣告的效應打造出來的,而不是消費者選擇出來的。

教女孩學會節儉

節儉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往今來,勤儉持家都是我們中國婦女優良的傳統美德。創造財富、創造成功看似非常遙遠,但是隻要從現在開始節約自己手裏的每一分錢,這些夢想就會慢慢地浮出水麵。

雖然現在許多家庭已經不再是女性管錢或者管家,她們看似已經卸下了肩頭這個節儉的任務了,但是事實上不管以後是否需要持家,管理一家的財政大權,女孩都應該學會節儉。節儉不是家庭的主要理財者需要做的事情,而是每個女孩都必須從現在開始養成的良好習慣。

如凡是個六年級的小女孩,她不懂得節儉,花錢大手大腳,沒錢了就伸手向父母要。看到女兒這個樣子,媽媽心裏也很著急。如凡從上小學開始擁有了零花錢,但是她每周不到周日便會告訴媽媽自己沒有錢了,媽媽不給她,她就跟爸爸鬧、哭,爸爸心疼女兒,最後又給她一份零花錢。

老師問她知不知道錢是怎麼來的,如凡說是從父母那裏要來的。

媽媽聽說後,狠狠地批評了她,告訴她錢都是爸爸和媽媽辛苦賺來的,並勸說她下次花錢要節約一些,不要那麼大手大腳地花了。第二天,如凡就花一百多元買了一件新衣服。媽媽很生氣,說她衣櫃裏那麼多新衣服怎麼還不夠。

她說自己就是不喜歡了,想買個新的穿來玩玩。如凡在吃上麵也不省事,她經常買各種小食品,例如瓜子、花生和一些麻辣食品,每次吃完這些東西就不吃飯。媽媽給她盛的飯,她用筷子攪兩下就倒進垃圾桶,白花花的米飯都仿佛在哭訴她不節儉的行為。不僅如此,她還經常拿著父母的錢請同學去吃飯、玩遊戲等,花起來一點兒不知道節儉和心疼。

女孩不懂得節儉,花錢的速度一點兒也不遜於男孩子,一方麵是她們比男孩子更任性,另一方麵是她們的虛榮心在作怪。她們在潛意識裏認為隻有窮人才節儉,有錢人不需要節儉,因此,她們毫無節製地花錢。不懂得節儉其實也有父母的責任,有些父母自己不知道節儉,給孩子樹立了不好的榜樣。

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於物質生活的要求也在提高,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但是這與節約節儉並不衝突。生活中的每一粒米、每一滴水都不是隨便得來的,資源是有限的,因此,節儉不僅是良好的理財品質,更是維持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