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母女倆去逛街,當靈珊在仔細研究商場裏一雙李寧牌的鞋子時,媽媽忍不住就發問了:“為什麼要買名牌的鞋子?”靈珊笑著說這鞋子穿著舒服,質量也不錯,而且現在打折,還不貴,普通的鞋子也差不多這個價錢,挺合適的。
她甚至勸媽媽也買一雙。聽完女兒的話,媽媽就放下自己的疑慮了,原來女兒人雖然小,頭腦清楚著呢。
父母一定要弄清楚女兒追求名牌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不要見到女兒的這種表現就像遇到了洪水猛獸一般,失去了方寸,對女兒大加指責,這樣不僅容易誤會女兒,更可能導致親子關係的不和諧。對於女孩的這個表現,父母正確的態度是溫和地與她溝通,弄清楚背後的原因,然後再采取合適的教育方式。
建議二:告訴女孩名牌的含義和實質
名牌其實就是那些在消費人群中知名度較高的產品。以前的名牌產品都是靠消費者的口碑建立起來的,但是現在許多名牌產品都是依靠廣告的效應進行宣傳的,因而並不完全可靠。
父母應該告訴女兒名牌真正的含義和實質,讓她知道名氣大不一定質量好,關鍵還得靠自己擁有一雙慧眼去識別商品的好壞,不能迷信名牌。
當然,父母也可以鼓勵女孩去購買那些信譽一直很好的名牌產品。
建議三:教女孩正確地看待名牌產品
教女孩正確地看待名牌產品,就是指父母應該指導女孩正確認識名牌產品的優勢和劣勢。名牌產品的確有它們自己的優勢,對此,父母不要刻意地隱瞞或者詆毀。但是名牌產品也有自己的劣勢,那就是價格一般比較昂貴。
如霜今年13歲,比較喜歡購買名牌產品。購買時,如霜有自己的原則。她說:“我一般不會購買那些新興的名牌產品,因為它們的‘名氣’幾乎都是廣告造成的。我喜歡買那些有許多年曆史的名牌產品,它們的信譽更好,質量更有保障。名牌產品的價格比較貴,我一般選擇在打折的時候購買。”
如霜能夠如此理性地選擇名牌產品,主要是因為媽媽曾告訴她名牌產品的優劣勢。她根據媽媽的指導,巧妙地利用名牌產品的優勢,同時避開劣勢,從而能夠在名牌產品消費中如魚得水。
父母應該指導女兒正確地看待名牌產品,客觀認識其優劣勢。父母應該告訴女兒名牌產品有哪些優勢,例如產品質量相對要好一些,售後也更有保障等,一旦這些優勢不存在了,選擇名牌產品的意義就不大了。同時,父母還應該告訴女兒盡量避免名牌產品的劣勢,即選擇在商品打折時購買。
建議四:糾正女孩不健康的攀比心理
許多女孩追求名牌是由於與同學攀比的心理在作怪,一心想在表麵的風頭上超過對方。對於這種心理,父母如果不及時引導,很可能影響女孩一生的發展。
夏水凡是個四年級的女孩,她學習成績好。有一次,她跟媽媽說想要買雙名牌的鞋子,因為同學都說自己穿的鞋子太土氣。媽媽笑著問她認為穿鞋子最重要的是什麼。
水凡回答說是穿著舒服、合適。媽媽又問水凡覺得現在穿的鞋子是否舒服,水凡點點頭,然後對媽媽說自己不應該有這種不健康的攀比心理。媽媽撫摩著她的臉,欣慰地笑了。
對於女孩的攀比心理,父母應該采用溫和的態度,耐心地對她進行啟發,引導她關注事物本身,不要在乎別人的想法和看法,例如衣服鞋子,穿著合適舒服就是最重要的,至於別人怎麼看就不用過於關注了。
建議五:在經濟承受範圍內給女孩適當買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