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慕巧克力先生的時光
最初,你在哪個無關緊要的場合——報紙、電視、網絡、字裏行間、
眉梢眼角,驚鴻一瞥,看到了天才新秀巧克力先生的名字。你回憶時,
會連帶回憶起許多事情:那天的天氣、雲的顏色、你剛聽的一首曲子、
手頭在吃的一份甜品。伴隨著這些,你第一次看到了他的名字。你覺
得他有些與眾不同,也許純粹是那天你有些閑。總之,你記住了他:
那個人叫什麼來著?啊,巧克力先生。
過了段時間,你在新聞裏,聽說他剛表現出了非凡潛力,成了
眾人推崇的冉冉升起的新星。你搖了搖頭,點鼠標換個頻道,一邊想:
造星工程又開始了。啊,巧克力先生。
後來,你看到他出的單曲《巧克力醬》,他寫的自傳《我們都
是五湖四海聚在一起的可可果》,他拍的電影《不要把果仁放進我
的心》。他的名字像刷牆粉一樣,布滿你周圍。你對他依然興趣不大。
他的浩大名聲,隻讓你對他略有反感。你偷空嘲笑他的擁躉,和朋友
吃飯時用以下這句話做開場白:
“我是跟不上時代了,不知道怎麼巧克力先生也會紅的……”
後來某一天,你在等電梯、等上菜、等過馬路時,偶爾瞥了一
眼他的海報,他唱的歌、寫的書、拍的電影。最初你帶著無所謂的好
奇心,以及一點點挑刺心理。你希望自己覺得,“嗯,我就知道,
他不會那麼棒的。”
然後下一秒,你的眼睛就被吸引住了。良久之後,你才意識到,
自己大張著嘴巴。你想:“嗯,這家夥的確不同凡響……巧克力先生!”
你把他的名字掛在心上,開始在網上搜索他。把他的歌和文章
灌進你的隨身設備。把他演的電影海報截圖當電腦桌麵。當你發現自
己播放器的列表前十名被他占據後,你才發覺:自己不知不覺成了巧
克力先生的擁躉。
時代總是比大眾慢一拍。當你已對巧克力先生了如指掌後,關
於他的新聞報道、身世傳奇和私人訪談才開始鋪天蓋地。你用一種“我
早就知道了”的情緒去看待媒體。你在聊天時談論他時如數家珍,令
朋友們驚奇。你發現他開始變得像明星了,開始有各種訪談了,語錄
了,代言了。再過一年,巧克力先生徹底紅了。你走出火車站、上出
租車、點網絡的彈窗廣告、在餐廳看窗外的公共汽車站台,所有的地
方都有他的身影,所有的人都在談論他。
你作為他的資深擁躉,卻感覺有些奇怪。他現在的一舉一動都
在被媒體關注,他新唱的歌、新寫的書、新演的電影被世界津津樂道,
而你卻忍不住想對周圍的人說:“其實,他出道時,唱得/演得/寫
得比現在好多了呢……”
你開始挑剔他的新作。你反複聽他新出的《榛子的故事》,讀
他新寫的《蛋糕物語》,你覺得他失去了醇濃的本色,你歸咎於他
積累不夠;他做的新嚐試,你覺得太迎合時尚潮流了。總之,他開
始失去新鮮的吸引力,讓你覺得他似乎開始有點媚俗之氣。“算了算
了,”你想,“任何一個人都會這樣變化的,畢竟他不再是小眾偶像
了,得顧及大多數人嘛……”
後來,你在某張報紙上看到了有關巧克力先生的傳聞。人紅是
非多。據說巧克力先生和咖啡小姐十指緊扣,出現在咖啡小姐的住
處附近;據說巧克力先生酗酒醉倒在朋友聚會上,媒體定了標題是“他
就是一顆酒心巧克力!”;據說巧克力先生和他公司大老板奶酪先生,
在打高爾夫球時出了代言合同的糾紛;據說巧克力先生人紅脾氣大,
幾個目擊者堅稱,曾經在要簽名時被他吐了一臉巧克力醬。
諸如此類的新聞之後,巧克力先生終於在媒體上承認身體狀
況不太好,然後消失了一段時間。媒體開始悄悄轉向。許多專欄作
者開始半開玩笑地調侃他。最初那些描述他身世、感歎他如何從一
棵可可果樹上下來,成長為超級巨星的勵誌報道者,轉而開始追擊
他的八卦消息:據說巧克力先生特意曬黑過皮膚喲!年輕時刻意控
製糖分來保持身材喲!
你親眼看見,巧克力先生由一個普通藝術家,變成一個媒體話題
垃圾桶。沒人再評述他的作品,轉而討論他的衣著、他的度假地點、
他的緋聞女友。他手持雞尾酒的照片、他身邊又換了提拉米蘇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