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版“美猴王”吳樾:我的媽媽是“唐僧”(1 / 3)

人物

作者:宋美麗

打懂事起,身邊就有個碎碎念的唐僧,命中注定他必須成為“孫悟空”。新版《西遊記》“孫悟空”扮演者吳樾說:“是的,沒有媽媽,我就無法成為‘孫悟空’!”

2011年暑假,備受期待的新版《西遊記》播出。因為有六小齡童版的“孫悟空”深入人心,新“孫悟空”吳樾自然成為當時最受關注的明星。2011年9月,本刊特約記者在北京采訪了吳樾。舉手投足間,這個新版“美猴王”身上,依然還有著諸多“猴子”的影子。

原本想讓他聊聊個人感情,吳樾卻“搪塞”:“孫悟空哪裏有工夫戀愛呀!有個‘唐僧’成天在旁邊叨叨,就夠我忙活啦!”35歲的吳樾,目前單身。問他單身為何還如此快樂淡定,他再次把責任賴在媽媽身上:“因為我家裏有個碎碎念的‘唐僧’呀!”

“唐僧”碎碎念:

兒子難逃媽媽的“五指山”

吳樾說,打懂事起,就覺得媽媽是世上最口羅嗦的女人。“隻要我在家,我媽就一直在我耳邊碎碎念,還全是指責、抱怨和批評。”吳樾說,因為想逃避媽媽的嘮叨,他上學時總第一個到學校,最後一個離校。但越是這樣,晚上回到家,媽媽就越要叨叨,反正得把她想說的話說完為止,兒子哈欠連天蒙上被子上床睡覺,媽媽才會罷休。

兒時的吳樾體弱多病,他跟媽媽抱怨:“就是您天天叨叨,弄得我沒食欲和力氣才這麼瘦弱的。”媽媽說:“那你去學武術吧。看看是媽媽的叨叨讓你厭煩,還是高強度訓練令你害怕。”原本以為去體校就能逃避媽媽的口羅嗦,沒想到媽媽每天都要去學校看他,見麵又是一番叮囑。這還不成,每隔3天,媽媽還會寫一封信給兒子,繼續她的碎碎念:早睡早起多吃飯、聽老師的話、文化課成績拿不了第一,武術課可要拿冠軍……

擺不脫媽媽那張嘴,吳樾唯有刻苦努力。結果,被媽媽說成沒有文藝細胞的他,竟然唱歌、跳舞出類拔萃,而被媽媽稱為“豆芽菜”的他,足球、武術樣樣都行。看到兒子的成就,爸爸動不動就誇吳樾,媽媽卻嚷嚷:“還要努力,這點成就算什麼?”

這讓吳樾很氣餒,做得好與壞,媽媽都得叨叨他。他突然很想離家遠遠的,14歲那年,吳樾先斬後奏,毅然放棄高中學業,去寧夏體工大隊當了一名運動員。讓他意外的是,這等大事,“唐僧媽媽”卻沒叨叨。他覺得媽媽從此會放過自己了,沒想到剛到體工大隊第三天,就接到媽媽的電話。好家夥,一通電話打了兩個小時!

在媽媽的嘮叨聲中,吳樾的運動生涯大放光彩。他代表寧夏隊參加了第七屆全國運動會,不僅拿了全國武術冠軍,還被國家體委授予“武英級(最高級別)”運動員稱號,成為我國武術界獲此殊榮中年齡最小的運動員。同時,他被評為寧夏“十大傑出青年”,作為西北五省的奧運火炬手,被江澤民總書記接見。

原以為媽媽會表揚自己,沒想到她卻說:“要虛心,不能驕傲。媽媽覺得你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比如像李連傑、成龍……”“您打住!咱別做白日夢成嗎?我不想當明星!”吳樾趕忙打斷媽媽。媽媽卻依然說著:“我是你媽,我說你行你就行,別跟我強嘴!”得,吳樾知道媽媽又要給自己念緊箍咒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閉嘴,停止反抗。

靜下心來,吳樾反複回味媽媽的話:我是不是真的可以嚐試進演藝圈?就在這時,他偶遇了著名導演陳家林。對方看過他的武術表演,建議他進軍演藝圈。1997年,21歲的吳樾,毅然離開運動隊,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媽媽得知後竟然高興得合不攏嘴:“兒子,你好好複習,媽媽保證不打擾你。”

媽媽說到做到,在吳樾準備考試的那幾個月裏,她竟然沒給兒子打電話,也沒有寫過一封信。當吳樾以當年文化課和專業課第一名的成績,被中戲表演係錄取後回到家時,媽媽早就等在了小區門口,見到兒子就說:“兒子,不能對你嘮叨,這幾個月可把媽媽憋壞啦!”

人家棍棒底下出才子,他卻叨叨聲中成大器

盡管媽媽歡天喜地,但細心的吳樾很快發現,媽媽瘦了許多。他在抽屜裏發現了媽媽的藥。一向健康樂觀的媽媽得了糖尿病,更要命的是,幾個月前,她和父親雙雙遭遇下崗。

原本身體豐腴的媽媽變得瘦骨嶙峋,痛性神經病、頑固性腹瀉等糖尿病並發症也纏上了她。本來應該住院打胰島素治療的她,為了給兒子湊學費,隻吃最便宜的藥控製病情。

雖然身為全國武術冠軍,但吳樾的獎金不高,工資也很低,上大學的費用根本沒法自己支付。看著媽媽憔悴的樣子,吳樾說:“媽,我不去上學了,賺錢給您治病去!”媽媽笑著說:“你是不是耳朵又想長繭子了?你不讀書試試!我一天24小時攆著你叨叨!”

吳樾根本不信。但是媽媽說話算話,即使兒子上床睡覺了,她也坐在他床邊叨叨,早上醒來,母親已經笑著坐在旁邊了:“兒子,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早點去上學,將來當個大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