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立意“三適”
教學在線
作者:張際民
千古文章意為高。文章的立意猶如人的中樞神經,統攝全文,製約著文章內容的展開、表現形式的選擇以及表達手法的運用。同時,它也是評判文章價值的關鍵和尺度。古人雲“意在筆先”,隻有確定了恰當的立意並以此為統帥,才能寫出見解深刻獨到的好文章。文章立意的重要法則之一,就是適題、適己、適時。
一、適題
適題,即立意要有“回答文題”的意識,也就是立意要對準文題、材料以及注意要求等。寫作文章最終的目的就是表意,盡管文章的立意可以“橫看成嶺側成峰”,但具體到某一篇文章,其立意就必須是具體的。文章立意首先要立足於文題或材料的整體,切忌斷章取義、浮光掠影、以偏概全、一葉障目。其次,切入的角度要以小見大、以新出奇,以巧取勝。違背文題或材料的立意,都是無的之矢,永遠不會射中靶心。
下麵以2013年新課標卷為例,說明扣題立意的三種方法:
閱讀下麵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發現並買下了一塊晶瑩剔透、大如蛋黃的鑽石。他請專家檢驗,專家大加讚賞,但為鑽石中有道裂紋表示惋惜,並說:“如果沒有裂紋切割成兩塊,能使鑽石增值,隻是一旦失敗,損失就大了。”怎樣切割這塊鑽石呢?商人谘詢了很多切割師,他們都不願動手,說風險太大。
後來,一位技藝高超的老切割師答應試試,他設計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後指導年輕的徒弟動手操作。當著商人的麵,徒弟一下子就把鑽石切成了兩塊。商人捧起兩塊鑽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師說:“要有經驗、技術,但更要有勇氣,不去想價值的事,手就不會發抖。”
要求:選擇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材料分析:這是一則材料作文,材料中涉及三個人:商人,老工匠,年輕工匠。年輕工匠是勇氣的象征,老工匠是經驗、老資格的象征,商人則是重視利益的象征。
根據題意,可從以下三個角度立意:
1.順向立意法。即根據材料的中心,順著原材料本身的意思,聯係實際,提出自己的觀點和主張,這些觀點和主張是對原材料中心的具體化。如拋開顧慮,勇往直前,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2.逆向立意法。又稱“反彈琵琶法”,即以原材料的中心為對立麵,通過反向思考來發現或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或方法。如勇氣真的可嘉嗎?勇氣往往和魯莽、衝動融為一體,隻有將勇氣中的消極因素排除方能成大器。
3.辯證立意法。把正反兩方麵的立意綜合起來思考的立意方法。如經驗誠可貴,勇氣價更高,做事要兼顧經驗與勇氣。
二、適己
近年,高考作文試題一般都要求“立意自定”,這給考生提供了自主立意的可能性。另外,存在個性差異的考生在麵對命題廣闊的立意空間時,也隻能弱水三千,隻取一瓢飲。盡管每個考生都想“言前人之所未言”,讓自己的立意“獨特”“深遠”,但一定要量力而“選”。隻有選擇自己比較熟悉、理解比較透徹的角度立意,才能有理可講,有情可抒,才能做到“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係,觀點具有啟發性”,才能做到“材料豐富,論據充實,形象豐滿,意境深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