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不做_老媽子_,抗挫折的孩子不依賴(4)(3 / 3)

4.幫助孩子確立時間安排表

父母可根據現實情況,和孩子一起商議來確定日常生活中的常規事項,比如起床、晨練、吃飯、家庭作業、休息等,規定好從什麼時間開始,到什麼時候結束。通過這樣的方法,讓孩子練就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某項事物的能力和習慣。

父母都知道"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但實際上,時間有時候比金錢還要珍貴。如果我們能做對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幫他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那麼就相當於為孩子學習知識、積蓄力量來了一個美好的開端。因為善於利用時間的人,將會擁有高效率的辦事效果,也往往是最能幹出成績的人。

細節18:把他培養成負責任的孩子

一家工廠由於戰略調整,需要裁員。下崗名單公布了,有內勤部的張平和李鬆,規定1個月後離崗。那天,同事們都小心翼翼地和他們接觸,不敢多說一句話,因為大家注意到,他們倆的眼圈都紅紅的,這種事攤在誰都上都難以接受。

第二天上班後,張平由於心裏憋氣,表現得情緒很激動,一會向同事哭訴,說自己好歹是廠裏的老員工了,一家老小還靠自己的收入來養呢;一會向主任伸冤,說自己沒功勞還有苦勞,怎麼就這麼讓自己下崗了呢?

光顧了抱怨和哭訴,張平將自己本該做到定盒飯、傳送文件、收發信件等活,全扔在了一邊,由其他同事替他幹。

再看李鬆,雖然也被辭退,但他想難過歸難過,畢竟還有一個月才離開工廠,工作不能不做。於是,他還和往常一樣勤勤懇懇幹著他的打字員工作。在同事們麵前,李鬆也表現得比較放鬆,他特地和大家打招呼,主動攬活。他說:"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反正也就這樣了,不如好好幹完這個月,以後想給公司幹都沒機會了。"

一個月的時間很快過去了,結果卻是張平下崗,李鬆被留戀下來。主任當眾宣布了老總的話:"李鬆的崗位誰也無法代替,像李鬆這樣的員工公司永遠也不會嫌多!"

這個案例雖然是個成人的例子,但卻讓父母們看到責任心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而且責任心的培養是需要從小進行的。

所以,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有必要為他灌輸對自己、對他人"負責"的觀念。但是看看我們周圍,更多的孩子常常是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卻不自己做,做錯了事情不承認,習慣在別人身上找原因的現象,在其他孩子身上也普遍存在。這類問題的關鍵是孩子沒有建立一定的責任心。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如今的孩子缺乏責任心呢?

究其根源,主要還是來自父母的教育。一方麵,父母沒有給孩子獨立負責的機會。這是因為很多父母給予孩子過度的保護,本該由孩子自己負責的事情父母也承攬過來,久而久之,孩子必然會越來越依賴父母,甚至把父母為自己做事看作是理所當然。一方麵,父母沒有教會孩子怎樣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負責。我們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負責任這一點上,父母同樣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父母應該在平時以身作則,教會孩子要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負責。

1.合理引導,增強孩子的責任意識

很多孩子之所以缺乏責任心,首要因素是其對責任的認識不足。為此,父母有必要把孩子應該做的事情,諸如學習、做家務等的作用和目的告訴孩子,使孩子認識到其中的意義和價值,比如生存、自我實現、報效祖國等。同時,父母還要不斷強化孩子的責任意識,並告訴孩子怎樣才能旅行自己的職責。

2.從"心"入手,幫助孩子建立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