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17:讓孩子具備良好的時間觀念
聰聰的媽媽非常為女兒聰聰擔憂,因為她沒有什麼時間觀念,對待學業,能拖則拖,完全不懂得善用時間。聰聰平時放學回家首先就是打開電視,一看就是一兩個小時,直到吃晚飯。而作業一直要拖到快睡覺的時候才開始做。自然,她經常做不完作業,隻好第二天早上匆匆趕到學校去補;到了休息日,聰聰最喜歡的就是睡懶覺,有時還結伴外出玩耍,到了約定的時間也遲遲不歸,經常耽誤了休息日興趣班的上課時間。對於女兒這些不善用時間的行為,聰聰大媽媽不知該如何幫她改正,為此很是苦惱。
生活中,有些父母常會抱怨孩子做起事來不利落,總是拖拖拉拉的,缺乏時間觀念。而孩子自己呢,卻總嚷著時間不夠用,太緊張。
其實,時間對每一個人都是均等的,所不同的是,時間隻善待那些珍惜它的人。
作為父母,我們有責任培養孩子對於時間的認識,並幫助他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
聰聰的拖拉雖說比較典型,但這種情況在這個階段的很多孩子身上都存在,從而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都不能井然有序地進行。針對孩子這些表現,父母可以為孩子講一些名人名言或者名人成才的相關實例,讓孩子總中認識到合理利用時間的重要性。
幫助孩子樹立時間觀念,父母還可以利用身邊的正反典型事例進行引導和說服。
或許有些父母認為,對於孩子時間觀念的培養不用很早進行,當孩子長大後,自然會慢慢懂得的。
其實,這種認識是有失偏頗的。對孩子時間感的培養不僅僅是為了讓他們對時間有一定的認知,更重要的是讓愛自對時間有一定的把握和感覺。如果孩子具備較強的時間觀念,那麼他通常做起事來,會主次分明,有條理,能夠合理的使用和分配時間。這種時間感的培養,是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和培養的。
當然,"時間"這個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相當重要的概念,通過口頭方式來告知孩子的話,會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是隻要父母耐下心來,根據孩子的理解能力,通過利用他所熟悉的事物來聯結時間觀念的話,將會使孩子更容易了解時間的意義。
1.從生活中增加練習的機會
對於已經有一定時間概念的孩子來講,父母可以把描繪時間的語彙運用在平時和孩子的對話中,比如:明天是周六,我們上午分兩個階段進行安排,10點之前打掃衛生,10點之後看動畫片等等。這樣,會有助於孩子加強生活事宜和時間詞彙的聯結,從而能夠更精準地認識和使用這些表示時間的詞彙。
2.父母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
對孩子來說,父母一直都是他們學習和模仿的範本。因此,要想讓孩子時間觀念強,父母就先得做到,如果父母的作息混亂,那麼孩子必然會受到影響,並且會效仿父母。隻有父母以同樣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遵守規律的作息時間,才能以身作則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假如父母常在某個需要馬上做或者計劃中要執行的任務麵前,用"等一下"來敷衍,然後自己卻沉迷在電視或者原先的工作中,那麼孩子便會用同樣的態度來處理自己的事情。
3.運用計時器,幫孩子告別拖拖拉拉
有些時候,可能需要特別強調時間的段落性,比如6點鍾要起床,7點至8點鍾要吃早餐,中午12點要睡午覺等等,這時候父母可以選用注入小鬧鍾、手機等可以設定時間的計時器,讓孩子知道當鈴聲響起的那一瞬間,他就要進行事先安排好的活動了。當然,在孩子表現良好,或者主動準備一些事情時,父母別忘了給予肯定,對孩子的做法說一些鼓勵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