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人的一種情感體驗,對於孩子來說,如果能夠從小就樹立自信,並建立起良好的自我評價係統,那麼這會為他整個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強烈的自信心,可以促使孩子的求知、探索,能讓孩子在麵對困難和挫折時毫無懼色,並能夠主動積極地戰勝困難和挫折。
細節21:有自信,才能無懼挫折與失敗
鬆鬆是小學四年級的一個學生,他在班主任老師那裏獲得的評價一直是:膽小,不積極回答問題,即使被老師叫起來,說話的聲音也很小。
一次家訪中,班主任向鬆鬆的父母透露了這一現象。
事後,媽媽問鬆鬆為什麼這樣。鬆鬆說,他擔心自己回答錯了,同學們會笑話他。
又經過一番了解,鬆鬆媽媽得知,班上要是開展什麼文藝活動,文娛委員找鬆鬆表演一個節目,他也總是擔心自己演不好,不願意上台表演。平時,鬆鬆和同學們的交流也很少,他總是一個人孤單地在自己的小圈子裏麵,其實他也很想和同學們一起玩的,但他怕別人不接受他,不知道該怎樣和同學們相處。
麵對這樣的兒子,鬆鬆媽媽很焦慮,她一時也找不到什麼好的辦法來引導孩子。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會看見一些像鬆鬆這樣的孩子,不論做什麼,他總是擔心地認為自己"不行""做不好",怕自己把事情搞砸了。這顯然就是缺乏自信的表現。
缺乏自信的孩子,很多表現也很類似。一般來說,他們會有下列一些表現:
1.對新事物充滿恐懼,不敢麵對。他們在新事物麵前,總認為自己缺乏能力,如果麵對肯定失敗,於是不願意去麵對。如果日常生活中發生一些變化,比如搬家後換了環境,去新的學校就讀等等,都會令他們感到不安和煩惱。
2.對於家人過分依賴,不管是家裏還是外麵,都不敢獨自麵對問題,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
3.與外人特別是陌生人接觸時,常把頭低下,不敢說話,害怕別人關注自己,總試圖躲開他人的眼神。這樣的孩子也就很難建立友好的夥伴關係,往往比較孤獨。
4.對於自己的行為會非常挑剔,一些無關緊要的事,他要總是很在乎自己的行為結果,並常常對自己的行為結果感到不滿。比如,他搭積木,隻是比圖紙上差了一個地方,而實際上又不會影響整體效果,但他還是很懊惱,覺得自己完成得很糟糕。
可能很多家長都聽過或看過這樣一句話: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其實,"抬起頭來",就是意味著要人們能夠對自己、對未來、對所要做的事情充滿自信。不管是誰,隻要他能夠昂首挺胸,心懷自信,那麼在他的頭腦裏就會產生這樣的潛台詞--"我能做到"、"我會做得很好"、"這點問題對我來講不算什麼"……假如你的孩子具備了這樣的心態,那麼他就肯定能形成健全的人格,能夠不斷地努力和進步。
當然,孩子的自信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父母的鼓勵和肯定。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能夠受到家長的鼓勵和表揚,那麼他的自信心必然會強於那些總受到批評的孩子。
假如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沒有遇到意外的挫折,他就會形成"成功型"的個性。因此說來,要想讓孩子充滿自信,父母必須先給孩子積極的肯定,即便孩子經過一番努力最終並沒能取得成功,父母也要從保護他們的自信和熱情出發,多給他們肯定,從而激發孩子積極向上的精神。
1.給孩子尊重,才能讓他建立自信
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愛好和意見,並盡量滿足他的合理要求,而不要總是認為孩子就該服從父母,父母的權威至上,更不應該任意指責甚至打罵孩子。隻有尊重孩子,孩子才會感受到父母真誠的愛,也會感覺自己說的話有分量,從而建立信心。
另外,父母不能刻意去改變孩子的愛好和興趣,父母隻能去發現、去引導他們,這樣才有助於提高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2.做到相信孩子和鼓勵孩子
隻有得到來自父母的信任,孩子心理才會有種踏實感和安全感。同時,由於孩子好奇心強,什麼事都願意自己去做,但有時做得並不好,這時候父母不要指責孩子,而應多給孩子一些鼓勵。當孩子把事情做好之後,父母的信任與鼓勵會無形中增強他的自信心。
很多年前的一個母親節前夕,當時就讀於哈佛大學的比爾·蓋茨給母親寄了一張賀卡,賀卡上這樣寫道:"你總在我幹的事情裏尋找值得讚揚的地方,我懷念和你在一起的時光。"當人們問起這段話的意思的時候,比爾·蓋茨自豪地說:"我一切的成功都源於我母親對我的信任。"
應該說,比爾·蓋茨的成功離不開他這位善於欣賞、讚揚孩子的母親,是她成就了一位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電腦天才。
一位教育專家曾說:教育的奧秘在於堅信孩子"行"。的確,孩子內心深處最強烈的需求,就是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讚揚。哪怕來自父母的一個小小的鼓勵,一次不經意的讚揚,都會讓孩子倍感激動,並因此而更具自信。
3.父母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好"範本"
對孩子來說,父母是他們成長過程中最生動直觀的榜樣,因此父母的示範作用也是無可替代的。要想讓你的孩子能夠擁有自信,不怕困難和挫折,那麼父母就先要成為孩子高尚人格的榜樣,做一個健康積極、充滿自信的人。在此需要提醒父母們的是,即使遇到了不開心的事,也最好不要在孩子麵前表露出自卑或者自負等不良情緒,以免讓孩子受到影響。